•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毛红梅:唱好“三字经”,激活校本教研

     

    唱好“三字经”,激活校本教研
    ◎ 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第三民族中学 毛红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入,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活动在许多学校开展起来了。校本教研在学校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学校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校本教研问题大而空、针对性不强,功利化色彩浓厚,教师的主动性不高,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等诸多制约校本教研的问题和困惑。
    上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如何解决校本教研针对性?校本教研是为了解决教师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什么教师却不“领情”,甚至把它视为额外的负担?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我认为在校本教研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从小处着手,过程真,形式活”,唱好“小、真、活”三字经,真正激活校本教研。
    一 、从小处着手,选题要小
    开学初,我们通过听课、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我们从中筛选有价值,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研究小课题,避免作秀的和花拳绣腿式的、虚假的、表面的所谓研究,让小问题的研究回归到真实自然的场景之中。
    我们对“小课题”选取本着以下原则:
    一是“小课题”的研究必须讲求针对性,突出开放性,增强实效性,必须“基于问题”来进行研究。
    二是选题时要把握住一定的“度”,选定的小课题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有利于实践和操作,有利于教师整体上把握,从局部中考虑,从微观处入手,从实践中落实。
    三是要分析平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进行归纳梳理,将最突出的问题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为本组的“小课题”。
    四是在选题时要强调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进行的“小课题”研究,要确定一个重点,不要贪多;在组织形式上,以同一年级备课小组为单位,自愿组合,分工协作,联合攻关。四是研究课题要新,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选择课题,要有时代感。要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要关注教师具体操作和实践的教学科研能力,让教师考虑到“小课题”研究的科研含量,要求教师动心思去设计,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求证。
    二 、注重实效,过程要真
    校本教研是务实求真的科研过程,必须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针对确定的小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第一阶段:
    问卷调查阶段:开学初,我们通过听课,问卷等方式了解老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第二阶段:
    确定行动研究的课题:学校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汇总,从中筛选有价值,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行动研究小课题,如:薄弱生是教师最头疼的一件事,那么,我们就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再比如:有些数学老师提出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语言表达的严密性,我们认为这些观点很有研讨的价值。另外,我们从平时的听课中了解部分语文老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堂上能够有效的扩充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我们就把《有效扩充资源》作为研究小课题。
    第三阶段:
    学校召开教科研会,成立科研组,明确研究组成员。要想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就必须发动教师们积极的参与,在这里我们要求学校各科教师每人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做到分工合作,负责到位。
    第四阶段:
    制定校本教研活动安排表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我们以课例研讨式,集体备课式,资源整合式、专题讲座式等多种形式展开研究,让课题从课堂中来,再回到课堂中去。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第五阶段:
    期末,学校进行阶段小结,举行教研成果交流,小型教研成果展。
    为了验证这些“小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得当,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真正找到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学校每学期对各组研究情况和进程进行鉴定。
    一是开展上课竞赛活动,要求各课题组或推选一人上展示课,上课的形式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求紧扣“小课题”设计教学活动。二是开展说课竞赛活动,由执教教师紧扣所选定的小课题向评审小组从教材分析、教学流程、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接受评审小组的质疑。三是开展评课活动,要求执教教师紧扣小课题研究内容,对所执教的研究课从教学流程、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小课题实施策略、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自评、他评,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灵活多样,形式要活
    我们在实际教研活动中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灵活多样,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带着课题上研讨课,推进教学改革。开学初,初一语文老师围绕自己的小课题《语文课堂中有效扩展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进行了古诗词赏析课堂教学,课上,教师有效的扩充了“长安米贵”“白居易修建白堤”等历史故事,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加深了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我校初二数学老师围绕自己小课题《加强师生沟通,提高课堂效率》在第五周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寻找和发现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活动后,我们要求教师们围绕着小课题进行研讨,进行教学反思,老师们在反思中这样写到:通过反思,带动了全体教师迅速成长,开创我校研究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2)对于热点问题,我们以沙龙形式组织研讨,各抒己见,形成共识。开学初的听课中,我们发现英语老师在识词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部分英语教师不关注学生已有的识词经验,不管多简单的单词都按同样的方法一路讲下去,方法单一。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在第五周组织英语教师开展了“结合生活识词,提高识词效率”的研讨活动,老师们针对识词教学,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困惑各抒己见,通过输理、总结出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形成一种和谐向上的教研氛围。
    “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具体实用的校本教研模式,对促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全面落实,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次数:74  发布日期:2013/8/2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