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宋家洪 浅议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浅议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底堡学校 宋家洪
    话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确,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就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与生活中。新课程标准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力求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明确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其实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老师要找准每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老师的责任不仅是诱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更应让学生学会从众多条件、众多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例如教学“图形的认识”时,由“生活中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许多形状的物体,为什么汽车的轮胎偏偏是圆形的呢?”又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这些都是数学在生活实际中具体应用的例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进而自觉地留意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拓展问题情境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带入下一个新起点,当再次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就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如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后,请学生先猜猜 100粒米有多大的一堆,煮出的饭又有多少,是否够一个人吃。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可到底谁说对了呢?不予置否,孩子们都积极地回家去试验,去寻找答案。这样的问题情境自然就把学生的学习带人了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的简单化,相反,还原数学以生活本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教《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时,课前先准备四件标价都是8元的商品:文具盒、钢笔、玩具汽车、彩色笔。在课上给四名学生分发人15元、13元、11元、16元(均有一张整10元币),依次到柜台前买一件商品。“你们刚才看到顾客各拿出多少元?找回多少元?”学生很容易答出:都是拿出10元,找回2元。“四位顾客各剩多少元?你们是怎样想的?”学生积极发言,如第一个顾客原来有15元,拿出一张10元,用了8元,找回2元,还剩7元。即15-8=( ),10-8=2,2+5=7,从而得出规律:计算十几减几,先用10减几,再用减得的数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得到差。这一游戏化解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学生思维,并且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做到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道题目讲了很久学生还弄不懂。如果老师将这道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马上就能解决。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如:在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时,孩子们买了许多零食,我则问: “同学们去春游,每人拿10元,每人买瓶矿泉水1元5角、一个面包2元5角、 一包饼干5元,自己带的钱钱够吗?”学生解决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其兴趣是不言而喻的。又如教学“加法的意义”时,图上出现的是又开来3辆半的汽车,学生通过观察先说出又开来4辆汽车,教师问:“有不同的意见吗?”学生开始猜想:“可能又开来7辆。”“为什么?”“因为画面上没有把开来的汽车画全。”这时教师问:“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还有想说的吗?”引起学生丰富的想像,最后给出停车场旁边两个小朋友的对话,才把这个数学问题呈现完整,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大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既有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想像,又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并不断努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点击次数:37  发布日期:2015/7/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