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中 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思考
四川省广元市教科所 罗建中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标志,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信息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高效科学地搞好计算机教学是目前中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师观念转变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关键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将受到重视,而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将建立在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创造性的教师不但是上好一节课,更要充分应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的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变。教师应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以一位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很好地驾驭课堂,组织教学。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重点
应试教育下实验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现在的教学中常常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物,实验教学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计算机实验教学是整个计算机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实验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全面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较大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必须搞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理选配人员,优化计算机实验教师结构。特别是要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调整配备学历层次高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人员,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发展后劲的实验教师队伍。二是改进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必须转变观念,把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观念转变为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观念。三是精心设计实验课与试验项目。要选择实用、有代表性的、富有先进技术的、可行的实验题目,增加具有研究性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结论,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是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方面,要教会学生科学使用计算机;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设计课程。
三、多媒体技术科学运用是提升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核心
1、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经验告诉我们,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计算机教学理论。多媒体手段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正符合儿童少年的思维形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创设直观情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交叉活动,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注重多样化课堂手段运用激活课堂。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影响和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现实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学内容的增加与课时数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受既定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充实与扩展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摆在许多教师面前的难题。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是缓解以上矛盾、达到以上目的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措施。
3、充分调动多种观感创设最佳环境。
实践证明,人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越广,刺激越强,获取的信息量和深刻程度就越大。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此方面得天独厚,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计算机理论教学,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计算机理论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视觉和听觉具有感知的时效性、共同性和统一性,使学生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
总之,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机、有效的整合,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感知活动的效率,激发、内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活了教材内容,激活了计算机课堂,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