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王丽 生本理念下的班级“无为”管理

    生本理念下的班级“无为”管理
    四川省广元市宝轮中学 王丽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这是一个工作上的关键问题。有的班主任事必躬亲,可结果事与愿违,自己付出大量精力依然无法管好班级;有的班主任消极怠工,对学生放任自由,无法管好班级。在班级管理中,我遵循生本理念,跳出一般人的常规思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实施以身教的示范性、学生亲身经历的体验性为特点的“无为而治”收到较好效果。
    一、以管理思想的“无为”到达学生自我管理的“有为”
    以前我总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总认为我们应该而且能够管住学生,结果使得自己疲惫不堪、焦头烂额。学生怨声载道甚至产生逆反心里,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痛定思痛,我认识到我必须在教育思想上有所转变。首先我摒弃了 “管住”学生的思想。因为事实上我们无法管住学生。因为我们在身体上管住了学生,行为上却没有;行为上管住了学生,习惯上却没有;习惯上管住了学生,思想上却没有;思想上管住了学生,教育的目标却没有达到。“管死学生”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累也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发展学生。所以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变“管”为“不管”使学生和老师做到双重解放。我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二、以班干部的“有为”达到班主任的“无为”
    如果班级管理只靠班主任辛辛苦苦的“保姆式”管理,靠专横高压的“专政式”管理,或不负责任,缺乏明确目标的“放任式”管理,这样是注定要失败的,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进而培养全体同学的自管自治能力,这是班级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作为班主任,工作严谨细致固然重要,但毕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跟在学生后面,尤其是面对我们的高中生。即使能做到,如果未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工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我认识到我必须大胆放手,让班干部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翁。由于班干部与普通同学年龄相同,思想、观念十分接近,他们之间的沟通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沟通要容易得多。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往往是不容低估的。只要班主任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开展工作,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并不意味着工作量的减少和减轻,班主任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班里的各种情况,协调各位科任老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以便及时综合各种因素作出决策,指导班干部处理好班里的日常事务,这是班干部所不能代替的。总之,将“有为”管理和“无为”管理有机地结合,及时正确地指导学生自我管理,使管理不断增强有效性。通过班干部达到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并非是班主任找到的一剂可以一劳永逸的良药,恰恰相反,在取得班级民主管理有效实施的成果以后,班主任的“有为”管理应始终成为“无为”管理的幕后指导。
    三、以班主任的自我形象的“无为”达到学生的“有为”
    用塑造自我形象的“有为”来达到教育学生,促进管理的“无为”。 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教书不仅仅是课堂技能的展示,更是教师自身性灵的修炼与提升,是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点滴言行如春风化雨般对学生的熏陶。班主任行为每天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行为举止得到巩固和强化,也就是说,班主任的行为对学生时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模仿性。所以,为了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影响,班主任对自己的行为必须有所检点,有所选择,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正面影响。班主任的严谨治学、努力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爱护学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的师范行为,是学生效法的楷模。他的魅力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以使其终生受益。而体罚、变相体罚、挖苦谩骂学生等自私、固执、蛮横的班主任,往往是学生暴躁、攻击行为的温床。有吸烟、喝酒、赌博等不良习气和嗜好的班主任,如果对自己的行为觉而不察,那么,他很可能充当的是小烟民、小酒鬼、小赌徒的塑造者,而与自己的事业背道而驰。管理是一种人为举动,管理者自身形象如何,应视为管理操作是否有效最有说服力的说明书。
    四、以班主任“爱”的“无为”达到学生行为的“有为”
    全身心、无条件地爱学生,应视为是班主任最有效的管理,更是我们开展班级管理的基础。有了爱,教师才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深刻挖掘学生心灵的善良,对他们充满信心,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侍学生。除此之外,其它方法,收效都不十分明显。虽然其中某些违背人性的强制教育方法也有效。但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却较多,如逆反心理、反叛、冷漠、自私等等。而“爱心教育”却避免了诸多负面效应。“亲其师而信其道”爱学生的班主任其言行举止都会在学生当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他们对自己和班集体寄以较高的期望,不仅在学习上希望取得好成绩,而且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他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要求或者奋斗目标,都会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并积极付诸行动,从而使班集体呈现出一种你追我赶、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相反,一个缺乏爱的班主任,学生对其失望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班集体的期望值,这不仅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也影响学生对学校的各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无法保障。成功的班主任“以有为创无为”的管理,应该是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无处不在,从而产生出自觉守纪、自发地维护集体荣誉的惯力。
    “无为管理”的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让学生在自身参与与体验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人。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点击次数:143  发布日期:2015/7/2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