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文 浅谈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浅谈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武圣乡平乐小学 杜正文
俗话说:“优秀源于好习惯。”可见,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作为一名长期任教低年级数学的教师,我认为只有行为规矩了,习惯养成了,才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活跃。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快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呢?在此分享一些我的做法:
一、“听”,认真倾听,行而动之
只有孩子认真倾听了,一切教育才有意义。为了养成孩子的倾听习惯,我经常对他们说:“有问题举手发言,只要你知道答案,就应该举手,眼睛看着老师,争取回答问题,可能老师不会请到你回答,但老师看到了你的学习态度,知道了你已经认真思考了,这样才是乖孩子。”以此来鼓励和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求他们,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后应脱口而出“同意”或“不同意”几个字。刚开始训练时,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人说“同意”或“不同意”,我就问:“同意吗?”这样,几次以后,同学回答问题后,肯定有个别同学会说“同意”或“不同意”。 我还抓住时机对做到了的同学大大的表扬一番,久而久之,全班同学都会自然而然的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然后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观”,仔细观察,明义就理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明义就理。仔细观察课本图意和题意,有利于帮助孩子理解;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有利于孩子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如:325、3128、5132这几个数中,与3256差的最多的是哪个数?如果孩子没观察到“最”字,就容易出差错。
三、“思”,独立思考,质疑问难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为了使学生独立思考,我总是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还照顾中、下程度的学生。如:提出问题后,我总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等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还关注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让他们回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交流时,尽量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我还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提出问题有时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我总是耐心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也可将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待以后解决。这不仅能使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能使其创新思维与意识也得到培养,从而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在学乘法估算时, 2148可以看作2050进行估算,当学生质疑提问:“48看成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呢?”问题提出来后,引起学生的争论,最后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四、“做”,合作探究,整合提高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适时结构的思维过程。让孩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预习,课中合作实验,课后整理复习,让孩子们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集思广益。学生头脑中有了学了知识原来是可以用上的概念,思维在交流的争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知识在交流讨论中增值;情感在交流中融通;兴趣在交流中增浓。如:学习6、7、8、9、10的乘法口诀时,让孩子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出通过前面的知识进行转化,来找到新的知识,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养成习惯过程中要以生为本,营造平等、开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及时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愉快地学习。只要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