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打开学生写作兴趣之门
打开学生写作兴趣之门
◎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城关镇学区西园子小学 李春玲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充满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例如:人教材的四年级下学期积累运用五的写作内容是“场面描写”,要求将主要人物的活动写具体。我首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老师、周围同学的言行举止,大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想,用心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然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幅丢了鼻子的小兔在黑板上,然后对同学们说:“这小兔的鼻子丢了,现在很难看,它很伤心,谁能蒙着眼睛都能给小兔添上一个鼻子呢?”同学们纷纷举手,于是第一位同学出来了,他站在黑板前看着小兔。我递给他一支粉笔然后用红领巾给他蒙上眼睛。只见他用粉笔在黑板上摸了几下,然后一画。顿时,下面的同学哈哈大笑起来,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俯前仰后、有的抱腹大笑。他立刻解下红领巾,自己也笑了起来。原来他把鼻子添在小兔的腹部上了。
同学们的情绪高涨,一个接一个地给小兔添鼻子,虽然仍未添中,但添的位置一个比一个接近了。最后,有一位同学不慌不忙地来到黑板前,手拿着粉笔,眼睛瞄准小兔鼻子的位置然后站着。待我给她蒙上红领巾后,她就用粉笔向前一画,下面的同学马上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她迫不及待地解下红领巾一看,添中了!小兔变得漂亮了!小兔像感激她似的笑了,她也满意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我让学生把刚才的观察所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结果,同学们大有兴趣,纷纷举手要求发言,把同学们的情绪、老师的活动经过及添鼻子的同学的动作、神态都描述得栩栩如生。学生边讲述我边在黑板上对这次作文进行理论的指导和总结。然后,我让学生把这次活动的场面写下来。这样,同学们在活动中完成了写作内容,既轻松又能写出真实、具体、生动的好文章。过后,我再让他们写路上的场面、家里的场面、学校的一些活动场面,他们也能写出水平来了。
二、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素材。如单元作文训练《家乡的变化》,我让学生走出校园,贴近生活找事例。学生深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或看、或听、或想、或问,捕捉到各种写作素材,有惊、有喜、有趣、学生有内容写,就能写得无拘无束,多姿多彩。有的写家乡的特产、有的写家乡经济的变化,有的写家乡景色,有的写校园变化,有的写家乡旧貌换新颜,有的同学写妈妈学英语、学开车,还有的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二十年后回故乡》等精彩的文章。
二十年后回故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便过去了二十年,我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舞蹈家了。今天,我好不容易抽出了一天的时间,想回故乡看看。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十分不好,路是土路不好走,故乡还经常刮风。以前房子都是用茅草盖的,风一吹就倒了,十分危险。
可是,我发现今天回家乡的路十分平坦,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我还看见远处的山不再是光秃秃的,山上种满了树,一片绿色,真像在山上铺了一块绿色的地毯一样。不一会儿,便到了村口,我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楼房都一模一样,我都找不到哪家才是我家了。我绕了村子转了几遍也没找到家,就给妈妈打了电话,一会儿,妈妈开着一辆奔驰出来接我了,我发现妈妈坐在后面,前面是司机。我一看,呀!妈妈穿的好华丽呀!我坐上车,一下子就到了家门口,大门一见妈妈就自动打开,我们进去后,大门又自动关上,回到家以后,我看到一切都是自动化的:自动洗衣机、自动电视、自动冰箱、自动机器人等。看着这些变化,我情不自禁的问妈妈:“妈妈,咱们这个村庄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呀?”妈妈回答:“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呀,才使农民这么快就富裕起来。”刚待了一会儿,同事便打电话催我回去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走了。
啊,我的家乡,我为你的变化而感到自豪!
三、捕捉时机,激发写作热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教学要机动灵活、善于抓住写作的有利时机,因为学生的写作激情、灵感稍纵即逝,如果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写,那就会错失最佳的写作时机;要在学生思维最活跃、最想表达时,引导学生去写,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通过观察学生们写出了《秋天的田野》等成功的文章。
秋天的田野
秋姑娘遮住了夏天的炎热,送来了秋天的凉爽。
秋天的早晨不但美妙无比,而且充满了新的希望。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柿子红彤彤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梨黄澄澄的;苹果笑红了脸,挂在枝头好像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葡萄熟了颜色多种多样,有红的、紫的、绿的…… (下转第22页)(上接第94页)
庄稼也成熟了,玉米结上了玉米棒,高梁笑弯了腰,大豆粒粒饱,豆荚被太阳晒的“啪”的一声炸开了,一个个笑着向田野里奔去。
啊!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田野!
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把学生囿于课堂上,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接触生活,亲自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时要“只拣儿童趣处行”,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帮助他们逐渐产生对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浓厚兴趣,进而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开始教三年级的学生写作文时,孩子们很活跃,提出的问题又天真又繁琐,一双好奇童真的眼眸眨呀眨的。于是我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各种种子,大家一起种在花盆里。孩子们兴趣盎然,我抓住时机提出:播种种子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你在想什么,周围的小伙伴呢?孩子们就像小鸟雀般的叽叽喳喳了:
我先在土里挖个坑,再把黄豆的种子放进去。。。。。。
还要埋上土呢!另一个孩子抢着说。
我轻轻地浇水了,还是把种子冲了出来。
我想它们明天会不会发芽啦。
我想它的叶子会是绿色的吧。
我想我要小心的照顾它,每天给它浇水。
我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每天都会有新变化,看谁的眼睛最明亮。
这个活动效果很好,课下,花盆前总有一些可爱的眼睛仔细的观察,总会有一些新发现在表达。我引导他们写观察日记,初步学会记录感兴趣的事情。
通过以上的种种做法,学生们渐渐地不再感到写作文“头疼”了,而且在作文课上都能积极发言,课后认真观察,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