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激发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激发之我见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实验小学 王 丽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调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动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呢? 在此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前导语引趣
好的导语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巨大的磁场吸引学生,像火花点燃学生的智慧。因此,教师讲课时要精心设计好导语。如在教学《我的老师》时,我用课前准备的黄色颜料水,让孩子们猜猜:这水是什么味道的?猜准了奖励给他喝。孩子们十分踊跃。猜完后,再遗憾地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瓶颜料水。追问:你们喜欢这样的老师吗?有一位孩子非常喜欢这样的老师,而且还认为是他最好的老师,揭题。这样的导语,孩子们兴趣浓厚,同时也无形中告诉了孩子们,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课中巧问激趣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教师的主观愿望和激情是不够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让孩子们说出真切的感受,需要不断的设疑引导。如我在上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学参考书阐释这首诗的好处在于:第一、万千柳丝表现了“柳树的特征”,不但写了柳树,而且歌颂了春天。第二、从“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中看到诗人歌颂“创造性”劳动。如果就照参考书这样讲,学生听,学生记,表面上学生认真听课,实质上学生根本没有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及想象,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及效果。就算你用的是启发式的教学,问“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为什么写得好?孩子们也只能用手里的参考书支悟回答。因为不会思考,不会想象。为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我采用了有趣或者说怪诞的提问,问学生这首诗为什么不把“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成“万条垂下绿线绦”,不把“二月春风似剪刀”写成“二月春风似菜刀”“宝刀”等呢?第一个学生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好在写出了柳条茂密的特点,一般的树,枝繁而叶茂,而柳树的特点不同,枝繁而叶不茂,柳条茂密,而柳叶很小很精致,诗人发现了这与众不同特点,觉得很美。第二个学生说:用一个“丝”字写出了柳条在阳光下银光闪闪的美……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及想象,并解决了问题。
三、巧助电教提趣
直观、形象是电化教学的特点之一,在教学中恰当使用这一手段,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黄山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光靠文字和插图,孩子们理解起来很抽象,很难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利用课件,借助兴趣的正迁移来诱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孩子们用眼睛看,动脑想,用口说。在欣赏了黄山美丽风景后,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录音,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愉快祥和的教学氛围,起伏有致的教学节奏,巧妙的旁征博引,幽默的演讲口才,这些都是教学的必须。只要在教学中,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匠心构思激发学习兴趣的形式、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