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旦周才仁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青海省玉树市第二完全小学 旦周才仁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趣,是人们探索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学生只有当他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时,才想学,爱学,才能使他们乐学,会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爱好想象的特点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学中采用的三部激趣法。
一.情境激趣导入,激发探索欲望。
一个好的有经验的演员会有一个精彩的开场白,这样不仅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诱发观众的兴趣。同样,一个好的小学老师会根据教材内容,善于运用色彩鲜艳的图片,有趣的游戏,猜谜,讲故事,集图形,文字,动画,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贴近现实生活的实况录像等多种方式。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抓住学生的无意注意,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当老师,任意出数来考我,当学生一次一次地出数,而且数愈来愈大老师都能正确,迅速地回答时,同学们面面相觑,自言自语道:“真奇怪,怎么回事?”抓住学生这一好奇的心理,紧接着对学生激发“你们想不想学这本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老师,快教我们吧!”这节课只要你们积极思考,探索掌握规律后,一定能像老师这样准确而迅速地判断,这样所有的学生都会调动自己所有积极的因素,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研究情景,诱发探究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因此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以知水平,把能放的内容,放心,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我发现,自我体验,独立获取知识,从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产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学期操作,进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竞赛活动,等等都是很好的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方法。当学生的研究欲望再一次被激起,他们就会纷纷动手,动脑,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在独立思考并对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形成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交流,归纳等一系列学习方式,在轻松愉快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未知的知识。不仅感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从而更加爱学数学,会学数学。
三. 精设练习题,体验数学的魅力。
以疑激思,疑中生趣,好胜是小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此课末设计一些有层次,有坡度,新颖,灵活多变的练习题来调节学生的兴趣,使其保持积极参与的欲望,加深理解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形成知识体系。
首先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当天新知识,又能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还能使他们初尝成功的喜悦,促进心理健康。
其次设计有坡度的练习题,加深理解新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最后,设计一些内涵丰富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些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年 月 日》这节课末,我设计了一道思考题:小红今年8岁,已经过了8个生日,他妈妈今年32岁,过的生日却同小红同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虽然下课了,但是同学们兴趣犹存,都在七嘴八舌的集体议论中找原因,争着想解开这个谜。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测量并计算出房间的地面面积,计算出铺地面所需的地砖块数。这样以课本知识为原型进行适当的引申,扩展,编拟出有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题目,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会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的力量,由此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不断更新,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优化教与学的过程。通过新颖的的教法,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寓激发兴趣于教学的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让学生了解数学世界的奇妙,感知数学学习的精彩,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体验学习数学所带来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