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刘长军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甘肃省皋兰县黑石川中学 刘长军

    【摘 要】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规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质等方面。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的加以应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师生演示实验
    1.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精心选择。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但教师不必一一演示,而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
    例如,为使学生建立大气压的概念,可选择用“厚纸片顶住一杯水”的演示实验,不必将马德堡半球、针筒抽水等演示实验都端到学生面前,以致罗列了许多现象而忘却了所要表达的主题,弄得学生眼花缭乱,不知其所以然,反而达不到建立大气压这一物理概念的目的。
    2.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3.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分析实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实验时可以先做演示,再作分析。
    4.演示实验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关键时刻提问学生,让学生边思考,边通过演示实验来分析,以求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边演示边启发,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能较好地掌握和理解连通器的特点。
    二、学生分组实验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
    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的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
    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操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
    三、课外小实验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一方面让学生真正体验科学家对物理规律的探索过程,另一方面更能培养学习兴趣,加深学习体会,激发学习动力。所谓身边物品是指:日常生活用品;价值低廉的材料;废旧材料甚至废弃物品;身边随手可得的实验替代品;现成的非专用的仪器、器材代用;自制的实验器材来取代实验室专用器材。应用身边物品设计实验,并不是实验器材的简单替代,而是使实验装置更简化、实验现象更明了。
    1.饮料瓶、兵乓球、水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饮料瓶、卫生香、激光笔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观察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饮料瓶和水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饮料瓶和橡皮膜探究液体压强并得出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注射器代替量筒可测液体或固体的体积;压缩气体体积使气体液化;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粗测大气压。
    3.玻璃杯演示音调的高低实验;演示凸透镜的放大作用实验;演示覆杯实验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
    4.鸡蛋演示物体的惯性;演示物体的浮沉条件。
    5.橡皮筋演示声音的产生;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制造橡皮筋测力计;演示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6.锯条演示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
    7.粉笔演示水的沸腾。
    8.保险丝演示分子间作用力。
    9.废日光灯管证明导体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大。
    10.暖水瓶演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
    假如学生对物理探究都失去了关注研究的兴趣,这肯定是这一学科教师的末日,最少也是种内心的恐慌。无论如何,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验性与操作性,哪个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偏离,如果真正把实验教学进行下去,在探究中进步与成长,这将是教育的最大收获,也是教师最大的喜悦。

    点击次数:38  发布日期:2015/5/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