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历史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 张亚宁
我校历史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
陕西省定边县职教中心 张亚宁
一、 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历史教案教学存在极大的缺陷,改革也就成为必然,传统历史教案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历史教学的单向性,老师垄断了课堂,只考虑教师怎样把课本知识灌输到学生大脑中,顶多就是想办法怎样把内容讲的动听一点罢了。但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必然是无效的课堂,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教学的主体应由老师变成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最大变化。
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师生的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师生的交流,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在新课改下,主要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这样,原有的教案式教学就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了。导学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运用而生。
二、 导学案的含义
什么是导学案,其实很简单,导学案就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反映教学内容的一种文案。导学案教学是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备课包括很多方面的,但是唯独没有备导学案的,但新课改要求使用导学案,于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去设计高效实用的导学案?即该如何将导学案设计的完美呢?
三、我校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
几年的持续新课改,我们定边职教中心高一历史备课组在反反复复中总结一套适合本校学生自身的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流程。格式如下:
(一)、课前准备
1、提前安排:主备人提前一周进行编制,要求要研究课标,考试说明,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整合,精选题目,准备好集体备课材料和导学案初稿。
2、集体备课: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每周三下午六七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
(1)主备人全方位说课:主备人要讲清课标要求,围绕核心内容进行全方位说课,讲明导学案的编制思路,本课的重难点,各个环节的设计思路,给其他老师提供一个明确的、完整的思路。
(2)参备积极参与:针对主备人设计的导学稿,全体备课组成员积极的提出修改建议。
3、个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位老师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搞好个人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出个人特色。
导学案编制好后,主备人负责印刷,并发放到每一个班级。
(二)、课堂流程(新授课课堂模式)
1、课前预习
导学案印制好后,上课提前1-2天发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预习,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导学案,并初步在课本上做好记录,预习后学科组长要对本组成员的导学案进行批阅,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老师,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
2、复习回顾 (约2分钟)
检查的内容要紧扣课标要求,主要是上节课的重点知识、规律性知识,或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知识等。。
3、导入新课(1-2分钟)
巧妙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新课产生极大地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语。
4、解读学习目标(约1分钟)
目标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解读时要通俗易懂,明确重难点,彩笔标注,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渗透学法),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5、自主预习检查(约8分钟)
检查要落实基础知识:检查本节的基础知识,以导学案为蓝本,按照基础问题提示,强化学生记忆教材基础知识,同时教师采用多种方式促使学生记忆,并进行有效检查。
6、合作探究(20分钟)
(1)、讨论
分组讨论、学生全员参与,教师积极参与,全面调控讨论过程,及时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指导与建议,还要注意收集各组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有针对性的点评。
(2)、展示
方式灵活多样,口头展示,书面展示相结合。
(3)、点评
主要点评展示答案的正误、规律方法和思路,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有疑问大胆的提出。对于学生确实存在问题的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补充、拓展。
7、练习巩固(约2分钟)
通过练习,掌握本课的学习效果,及时了解学情,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效率。
8、课堂小结(约2分钟)
1、学生小结
总结本节课自己学到了什么,存在哪些问题。
2、教师总结
总结知识结构,最终回归学习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