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语文“积累”习惯的培养 李艳

    浅谈语文“积累”习惯的培养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六中学 李 艳
    【内容摘要】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习惯是一种坚持,是由陋习到习惯的养成之举,是思想的引导,是人生的主宰。积累习惯是一种兴趣的培养,是一种方法的传授,更是一种坚持的恒心。
    【关键词】
    语文 积累 习惯
    【正 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教育观点可以阐述积累对于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约•凯恩斯的这一观点无疑在是在诠释习惯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触类旁通、见解独特。这一要求让学习者不能忽视博览群书、广泛积累的重要性。由此可知,目标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积累习惯作为基石。
    那么,语文积累什么?积累字音、字形、成语、熟语;积累文学、文化常识;积累需要背诵的名句名篇;积累作文素材。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它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以语言为基础,理解为主,让学生领会后真正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展现出自己的个性。
    既然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
    一、培养兴趣
    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有了兴趣,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发现、探索、创新。培养学习者的积累兴趣,诱发他们渴求积累的欲望,培养他们积累的意识,显得至关重要。 课内,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积累的欲望;也可以以座谈会的方式让学生交流积累的谚语、对联、格言警句等,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诗词诵读比赛,培养学生积累的兴趣。课外,给学生讲讲有趣的故事,说说幽默的笑话,激励学生主动搜集有价值的资料,从而诱发学生积累兴趣。
    卢梭曾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二、传授方法
    1、熟读成诵法 教给学生熟读成诵的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哪种方法适合自己。方法一,主导词背诵法。这一方法适用于背诵某一段或几段。以段落中的重点词为主导词,然后循着主导词熟读成诵。如果背诵全文或篇幅较长的段落。列出段落的层次提纲或全文的段落提纲,然后按提纲熟读成诵。这是方法二,提纲背诵法。方法三,手抄、背诵相结合。有些学生目视口诵记得慢,而过手一遍则能很快记住。因此不妨让学生试试这种方法是否适合自己。此外,还应让学生了解遗忘规律,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一周一复习,一月一复习,一季一复习。
    2、摘抄笔记法 教师应提醒学生遇到好词佳句应及时摘抄。篇幅长的文章可概括主要内容、主旨、或写文章梗概,或写读后所感。
    3、裁剪粘贴法 学生可准备剪贴本,将自己读过的报刊、图书中有价值的信息剪下来,分类粘贴在剪贴本上。
    4、分类归纳法 对摘记的优美词句,一个阶段要做一次归类整理。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可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
    5、领会运用法 学生有了积累,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说一说,悟一悟,写一写,以强化积累,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从而培养积累的习惯。
    三、重在坚持
    生命犹如攀登,只有坚持不懈,方可一览众山小。王羲之从七岁就开始练习书法,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练字,从不间断。他有时走在路上,坐在椅子上,还揣摩着名家书法,手指不停地在衣服上练字。时间一长,连自己的衣襟都划破了。正因如此,他才练出“入木三分”的笔力,笔笔刚健,字字飞龙,成为书法大师。 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于坚持,积累本身非目的,而是过程。这种过程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可以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
    面对悬崖峭壁,我们无法逾越,但用斧凿,一寸一寸,一尺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点击次数:164  发布日期:2015/5/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