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林 作文教学要扎根于生活沃土
作文教学要扎根于生活沃土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彭家乡希望小学校 胡春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作文教学返朴归真,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例如,有了到菜市场实地参观实践的生活经历,学生便有了最真的心灵体验,最自由的表达空间,学生的情绪更愉悦,语言更生动,思维更灵活,就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作文中,我们看到的便是妙趣横生的童言稚语,听到的便是学生真切的内心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才能成功。学生的世界是宽泛而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学校的环境、纪律、校风、校训及教师等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碰撞每个幼小的心灵,迸出种种火花。如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性格、工作、讲课如何,对学生怎样,衣着是否考究,何其丰富。学生呢,优秀者清高孤傲,落落寡欢,低劣者畏首畏尾,自卑自贱,或有的孤芳自赏,自怜自爱,性格或热情如火或冷漠似冰,或活泼好动或喜静独处,或深沉或直率;细细道来,多如牛毛。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小到花草虫鱼,邻里锁事,大到国家大事,社会焦点。学生自身的苦乐喜忧,爱恨歌泣,娓娓诉来,一部洋洋洒洒的感情历程。
我们常教导学生“我手写我心”,“作文要写真人真事,说真话,才会感人”,“真实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呢,却在编作文:写家庭的作文,“家丑不可外扬”,父母性格中的懦弱或粗暴或蛮横或恣肆,这些性格一般是见不到的。写学校题材的作文,学生心中有杆称,“宁愿编,不可得罪老师”。老师家访好不好,惩罚学生对不对,处理某事公不公,学生不敢写,丰富的学校生活变得乏味,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事物有两面性,阳面、阴面,簿如蝉翼的纸亦是如此,正是阳光下的镜子,明亮而耀眼,可另一面,暗多了。作文要写真事,说真话,那么暗面就不是真事、就不是生活了吗?只写一面不但限制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他们圆滑事故,虚伪自私的性格。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其实是一种独断、专制的模式,在让学生说真话时,恰恰鼓励他们讲假话,一个令人窒息的环境,要提高作文水平真是天方夜谭。因此 ,要改变这种柴米堆积却无米下锅的现状,老师应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发挥主导作用,取消学生的思想顾虑,对他们以鼓励、抚慰、支持,而不是嘲笑、挖苦、打击,要敢于对学生说,家丑也可扬一扬,短也可揭一揭,暗面也可曝曝光,使学生敢讲真话,敢写实事、真事,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作文教学还要着眼于跨领域学习,追求生活作文。本生活作文“它是一个促进人格形成的主体活动同作文表达活动融为一体的完整的活动,它是学科教育同生活结合的一种形态,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教育”。作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学生的观察、认识、思维、想象、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写作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例如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的一种实践形态——“生活调查作文”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去观察、研究生活,它以单元学习的形式展开,其中包括自我定题、收集材料、查阅资料、以作文形式总结和班组讨论等步骤,以及查阅资料、图表的应用、内容归纳的条理化等方法上的学习。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