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涛 白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白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田涛
我县安装使用电子白板已一年多,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与上课教师深入交谈,我们认识到使用白板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但运用白板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双基能力下降,要正确认识并及时地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白板发挥使更大的优势,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下面就对我们发现的问题和思考的对策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问题
(一)白板教学课件华而不实,与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差异。
课件是白板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灵魂之一,但有的教师在课件的选择和制作过程中容易过分地强调课件的多重刺激效果和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如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音响、视频等,而且占的量非常大,这些东西在课堂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造成课堂容量不足,影响预期教学效果。
(二)过分的依赖白板教学,教师主导作用弱化甚至消失。
我们感觉到部分教师没有理解白板辅助教学的真正内涵,认为只要使用了白板教学,就是进行了现代化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没有注意把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过分依赖媒体技术,不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件的放映员,缺乏精辟的点评和知识的指引;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思考能力退化,过着味同嚼蜡的课堂生活。这样就让白板取代了活生生的教师,把由拥有七情六欲的教师主宰的课堂让给了冰冷的机器和课件。
(三)过分盲目使用白板,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
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再过几年,如果没有白板了,我们有的教师还会不会上课?部分教师备课时没有对白板课堂的教学程序进行周密的设计,只是片面、盲目的运用白板进行辅助教学,认为白板对教学的作用是至高无上的,从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这样,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手段脱节,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策
(一)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软件,它始终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将一些抽象或学生无法理解内容直观的呈现出来,而不能喧宾夺主,它的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应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课件。在白板课件的应用上,既要根据教学内容来优化设计,又要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农村学生不熟知的内容应该避免出现或先补充再讲解。如果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很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实效则空乏无力。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课件的设计还要注重反馈性。教学设计是教师教育理念的体现,是教师综合素质和课堂驾驭能力最直观的反映,也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白板反馈准确、及时的特点,使课件具有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的功能,以便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更加合理地调整教学程序,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性格和习惯,不断向名师迈进。
(二)尊重教育规律,重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白板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和白板设备提供的教学信息。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白板教学过程。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不能仅用白板设备的播放来代替;不能只强调教学容量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思维规律;不能简单的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应遵循“以学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顺序,形成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三)处理好白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白板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白板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利用白板进行辅助教学之前,先要弄明白这堂课使用白板的目的;所选用的白板课件能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采用哪些传统的教学手段相配合。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白板教学过程。在进行白板辅助教学时,要准确把握使用白板的良好时机,处理好白板和黑板、粉笔、普通教学用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要有适当的课堂讲解、板书、师生交互和学习反思过程。在应用白板课件时,要综合考虑好如何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组合功能,灵活地调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强化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才是我们使用白板的根本目的,将白板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丰富课堂才是白板真正发挥的作用,真正准确理解白板进校园的意图,才能成为现代教师适应现代课堂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