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罗秋勤: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让班级管理高飞

    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让班级管理高飞
    ◎ 广西象州县第二中学 罗秋勤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在班级管理中逐步渗透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1、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客观要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应试教育是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单纯追求的是分数,而不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应试教育中虽然学生中不断出现心理问题,班级管理却无瑕顾及心理辅导。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素质是整体素质提高的关键,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和先导。班级生活是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主渠道和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窗口。可见,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客观要求。
    2、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是改善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的迫切要求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始。但是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又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的特点。因而有人称之为“危险期”,有人称之为“狂飆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不论在交往上、情感上、学习上、休闲上、性问题上,前途选择上,都会发生许多适应困难问题,很多心理障碍也会在这一时期显露和形成。这是每个学生都要碰到的,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顺利解决的。因此,心理辅导对这个时期学生尤为重要。
    二、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类问题
      ⑴、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⑵、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
      2、人际关系问题
      ⑴、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诸如:认为老师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的,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
      ⑵、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
      ⑶、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造成的心灵伤害或父母行为的不良。
    3、情绪和情感类问题
    ⑴、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性格方面一般表现为:自私狭隘型、自大自负型和自卑怯懦型。
    ⑵、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三、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的教育原理进行的尝试:
    1、提高自身心理健康修养,让健康的心理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乐观、豁达、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鉴于此,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为我做好班级工作的起点,首先,不断要求自己学会解除或缓解高压心态,不再主要以学生分数论成败;第二,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爱生情怀,时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三,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掌握先进的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第四,把办公室当作“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坊”,经常把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同事讨论。我适时地运用自己积累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和与以往不同的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班级工作中取的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2、营造班级“亲情”氛围,为心理健康教育创设环境
    人为心理问题所困,无异于陷入一座“围城”。“开始,学生有点不良表现,受到老师批评,此后老师的工作又没跟上,学生受到冷落,思想开始消沉,表现更加‘不良’, 于是遭遇老师更加严厉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训斥以至打骂。此时学生呢,越发‘逆反’,轻则以恶作剧,重则以‘破坏性’行为发泄不满,表示抗争。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从而被视为‘屡教不改’者。”
    这是班主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班里的滋生,我开始注重进行“亲情”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班级环境。首先,“教师寄语”:“进门来,你是初一、3班的希望;出门去,你是初一、3班的自豪。”其次、利用新学期开学召开主题班会,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令学生耳目一新,一句句诚恳而热情的话语,我和学生的距离又拉近了。再次、抓住学生生病的契机,提升学生的亲情意识。
    3、让学生在关爱中找回自信
    “育人为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信念。为此,在工作中,我努力用“师爱”抑制不良,慢慢地将心灵受伤的学生搀扶到正路上来。
    “拉一拉 送一程” 当学生“旧病复发”,或犯了新的错误时,我先不忙给予批评和警告,就为了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通常我是陪伴学生“走”一程,相处之中指出发展下去的危险“前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似有不妥”,帮学生辨别是非,分析利弊,让学生自省、自悟。
    以赞代贬促其发展  一次,刚响过上课铃,我走上讲台,一个学生发出了一声怪叫,全班皆惊。我见状依旧镇静如常,和颜悦色:“刚才的叫声很好听!请你给同学们再表演一次,如何?”该生的脸一红,不再吱声。眼看一场要爆发的冲突,平静收场了。
    小题大作督促进步  注意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刘某,学习成绩极差,但他的纪律很好,也很愿意为班级出力,在一次班级任务——系、放窗帘的布置,在大家都举手的情况下,我特意点他让他做,接到任务后他十分高兴,第二天他认真地做好了,再一天也不错,我及时大张旗鼓地表扬,从此以后,他都坚持下来了,更可喜的是他的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4、将学生心理负担降到最低
    民主型的教师比较顺应学生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情感与个性的发展。因此,我积极创造一种民主氛围,让学生释放“能量”。这“能量”,不管是建议还是意见,是牢骚还是委屈,不断地宣泄,对于化解矛盾、保持心态平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建立申诉制度,让学生直接在大家面前倾诉心声  每日下午的值日班长汇报会,都有一些学生在为自己当天的行为申诉,有的合理,值日班长就免去给他的扣分,有的不合理,大家就举手表示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来定论;有一些学生感到委屈时,我就在放学时和他及时交流。交流后,学生都能较好的认识到问题出在哪了,心情也好转了。 
    5、以“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我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成较强的凝聚力。
    其三、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这里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个别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几个原则: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2、共情原则,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3、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给我带来了很多便利,也进一步推动了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与发展。
     

    点击次数:40  发布日期:2015/1/1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