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萍:寻找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最佳契合点
寻找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最佳契合点
◎ 广元市利州区嘉陵小学 蔡发刚 朱广萍
摘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脱节势必导致语文教学的事倍功半耗时低效,本文论述了怎样把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地衔接起来,主要从多阅读、方法指导、梳理结构、培养情感、激发创作欲望入手。舞好这两柄“利剑”,就能“双剑合璧”,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写作教学;契合点
群文阅读隶属于阅读教学的一个范畴,怎样才能把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地衔接起来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不同类型的群文阅读中厚积而薄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的文学杂志、刊物都可以看。新课标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要提倡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改变。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满足阅读者的需求,填补传统阅读教学的遗漏,可以使多个文本的阅读与传统的课内单篇阅读形成互补;可以弥补现行教材容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可以弥补现行教材单篇组合的缺憾,引导学生读一组文章,读整本书,读一群书,巧妙地实现课内外衔接,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学生在一节课中阅读多篇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会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阅读素养提供了必要准备。
二、在习作方法指导中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
“借鉴是人类发展自我的普遍方式,人要发展自己,就要广泛借鉴。”小学生的认知有限,模仿能力较强,如果能从一群文本中感受到精妙所在,并借鉴到自己的习作中去,那又何妨?在群文课例《故事中的狐狸》中,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一组群文《狐狸分奶酪》《狐狸和马》《狐狸孵蛋》《瞎眼狐清窝》《衷情的小狐狸》,分享故事中的狐狸形象,可爱、衷情、有爱心、有孝心、聪明等让学生对它的认识不再单一了,狐狸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多元化,也更惹人喜爱了。借此让学生小练笔:创编一个童话故事,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狐狸形象,或者表达自己新的观点。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内在的潜能被激发。一个孩子在《为狐狸平反》中如是写道 “在邻居口中,总能听见**是老狐狸,少跟他打交道。妈妈常常提醒爸爸:做人得聪明点,少把你的那些狐朋狗友带回家……今天,我要为狐狸鸣冤,彻底为它们平反,它们是一群聪明伶俐、行侠仗义的朋友……”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三、在梳理结构中形成创作思维的模式
文章的思路实际上就是对文章布局谋篇的思维过程。思路是文章结构的基础,而结构则是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学生的写作能从群文阅读课上理清结构入手,便可以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思考事物的,是怎样恰当地安排表达顺序的。学生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质上,它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循序推进的过程。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和知识结构范畴内,学生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这时在想象,情感和理解的参与下,用作文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它是社会生活的探讨和再现,但生活的再现不同于生活的拷贝,学生的观察使他们获得了事物直观的表象,而他们在作文中展现出来的是经过理性思考筛选出来的变形的真实。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知如何表达的问题,这时他们会选择所见过的一些模式,进行表达,这些模式的建构,大多是从阅读中完成的,大脑中储存的模式越多,他们可供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因而,老师在群文阅读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文体意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创作思维模式,学生在写作时,就会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四、在创设情境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师不仅仅承担着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的任务,还肩负着塑造学生心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大责任。小学生处于幼稚的年龄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还很单纯,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培养其兴趣及想象力。而丰富的情感以及联想又是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丰富的感情是写不出感人的文章,内容也是干瘪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的契机,和学生一起拜读具有丰富内涵的群文童话故事,与故事中人物同喜同忧。选取感人的情节,创设特定的情境,或者由同学们自己在文中去寻找让自己感动的文段,或许播放一些经典的影音片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他们是真心读群文,文章的感人情节引起了他们情感的共鸣。一位二年级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该送给爸爸什么礼物呢才好呢?我想了想决定买一个蛋糕,后来才想起我存钱罐里的钱不够了,我又想了想礼物就是给爸爸买一小束康乃馨,但总觉得礼物太小气。最后想了想就决定在临睡觉前亲爸爸一口,然后对他说生日快乐!我想爸爸一定很开心吧!”看来,学生们不是缺少情感,很多时候是因为缺少我们的点化和激发。有了这份感情,他们观察生活,书写胸中的感情,就有了动力。
五、在群文日记中不断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自从与海量阅读创始人韩兴娥交流后,我就迷上了循环日记。她鼓励学生读群书,每天唯一的家庭作业就是循环日记。我着手实行了两年,感触蛮多的。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疏于表达,写出来的日记很空泛,缺少血肉。而班上一女孩善长人物语言描写,我就将她的群文日记《爷爷奶奶的舌战》五集印制下发,专门做了一个群文课例。
第一集:“......哎,老头子,你天天光看那今日说法累不累呀!”“那你看那《英雄使命》累不累呀!”“本来今天下午就该我看,你还给抢了过去,明明就是你错在先。”“你你你......”
第二集:“老头子,你又不会弄,就别瞎弄了,弄坏了咋办?又去买一支?那你去买,我可不去。”“老太婆,你不会弄就别瞎叫唤。我做的事什么时候失败过。”“啧啧啧,说这话还不脸红呢,就上次你做的好事......”爷爷气得青筋暴绽,看来这舌战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咯......
第三、四集:......
第五集:“那怎么了,起码我是一个人哪!不像你,打扮得像个叫花子一样!”“老爷子,不是我说你,你要真成了女孩,那就是个变态了......”
一连串丰富的语言出自本班同学(后尊为偶像),再加上被她称为“活宝”的爷爷奶奶在每天的柴米油盐中拌嘴,语言幽默、流畅,学生们在群文语言的赏析中习得了语言描写的要领。我正是利用这一契合点鼓励孩子们大胆创作,写自己想写的。纵观日记手稿,纪实性的,想象类的不一而足。有观察日记《扁豆成长记》1-9集、《我和我的愿望豆》1-6集、有童话《小肥猫减肥记》......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之后,学生就会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写出好的习作片断。
总之,学习群文的构思和语言,既有章可循,又有物可写,教师只要找到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两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舞好这两柄“利剑”,就能“双剑合璧”,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引自期刊:姚婷:《“群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12期,第19页。
2、引自期刊:谢自国:《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课内外阅读的彩虹桥》,《小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5期,第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