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王燚: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大堰中学 王燚
      摘 要:将思想品德课程带动学校德育改革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改革目的。笔者根据自己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经验,论述了从学生认识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规律和历史的责任感四个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提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热爱的浓厚情感。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因此,我们应根据教科书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采用体验、讨论、阅读、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历史的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规律和学生的责任感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从中国的历史事件出发,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五千年以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感受身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自豪;“百年沧桑”聚焦中国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余年的屈辱史,身为中国儿女应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我们从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从中国的文明历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自豪感和中国百年沧桑国耻历史感受爱国热情。
      1、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让学生感受爱国自豪感
      我们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历史的足迹第一部分五千年文明时,首先让学生教科书中第2页图片:甲骨文、新石器时代彩陶、地动仪、马王堆墓帛画、赵州桥、都江堰等代表中国文字、艺术、科学技术以及建筑等方面的成就。体验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中华古代文明。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还有哪些不同领域的辉煌成就,把各组介绍的情况以比赛的形式展开。再让学生阅读方框的材料关于我国古代在天文学、数学、教育、军事方面的突出代表,并与当时西方所处水平进行比较,从凸显我国古代文明的先进性。最后探究: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创造的“世界之最”?联系上面学过的历史知识,探索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光荣历史,你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持中国的文明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
      2、从中国百年沧桑国耻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笔者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历史的足迹第二部分百年沧桑时,首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一张关于中国1840年百年来不平等条约的细目表,注明条约的名称、签署时间、签约的国家、内容和影响,体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然后让学生讨论:导致中国落后的原因,落后的后果,如何才能使中国立于世界之上。再阅读方框的《南京条件》和《圆明园》,引导学生对《南京条约》进行详细剖析,指导学生深入剖析《南京条约》的危害。模拟情景探究:假设你在租界遇到了“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怎样做。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从历史人物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历史上的百年抗争,体现了历史人物林则徐、邓世昌、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以及三元里人民抗英事迹,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时,勇于抗争、探索、捍卫了国家的独立,维护了民族的尊严,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自己作为一个中学生,如何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首先安排学生观看电影《邓世昌》,老师介绍电影内容: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军舰英勇反击日军指挥舰“吉野”号,最后壮烈牺牲。然后让学生讨论:(1)黄海大战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是谁掀起的?(2)在总指挥身负重伤的情况下,邓世昌是怎样说明?怎样做的?(3)当“致远”号中弹起火时,邓世昌想到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4)邓世昌的英雄壮举说明了什么?再让学生观看书本第7页画图后阅读书本第8页历史启示录的阅读内容。最后用讲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比赛演讲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让学生充分体验爱国主义情感的强大力量和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
      三、从历史的规律中,探索爱国主义和历史真理
      从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到近百年沧桑国耻历史,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经过一代又一代伯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救亡图存、强国富民进行了探索和奋斗,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和统治阶级的压迫,他们的探索最终失败了。历史的规律和时间的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真理。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查阅在中国历史上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的爱国人士的英雄事迹,如屈原、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杨靖宇、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以及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运动解放战争等,让学生体验中华民族的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然后让学生讨论:(1)中国民族精神包含了哪些精神?(2)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失败的教训是什么?(3)为什么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再让学生阅读《中国共产党章)程》、《洋务运动》、《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设计情境探索交流:1、讨论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搜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等资料,探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和民族的振兴。(2)爱国也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搜集你自己生活中的爱国事迹,感受普通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从历史责任感受爱国主义
      古人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当祖国的发展兴旺时,忧患可以促使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当祖国的发展处于低潮时,忧患会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处于劣势。将来,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自然落在我们年轻的青少年一代,每个人都责无旁贷。中国还不发达,中国人民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艰苦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青少年的成败,决定着国家的成败。因此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在教学这一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首先可以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听完歌曲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老师为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向学生介绍一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观看1999年5月8日凌晨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的资料,老师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进行解释,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1)为什么北约敢炸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因为中国落后)。(2)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哪些方面落后。
     

    点击次数:135  发布日期:2014/12/2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