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强媛:新课标下数学高考试题特点及数学日常教学

    新课标下数学高考试题特点及数学日常教学
    ◎ 陕西省子长县中学 强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推进,我们在一线的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实践,但是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我们对日常课堂教学又显得十分的困惑和彷徨。本文笔者试图通过对近几年新课标数学高考试卷的分析来研究如何搞好我们日常数学教学,供同仁交流。
    一、 新课标高考试题的特点
    通过对近几年新课改实验省份的高考数学试卷分析研究,我认为呈现一下几个特点:
    1、整套试卷全面考查,但不追求知识的覆盖率,突出重点,着重考查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
    新课程高中数学主干知识包括⑴函数;⑵几何;⑶运算;⑷算法;⑸应用;⑹统计、概率。同时这些内容是相互渗透的,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对这些内容考查都保持了较高的比例,并达到必要的深度,构成高考数学命题的主体。
    2、试题紧贴数学教学,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考查,重视考查考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重视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
    以200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宁夏、海南试卷为例,全面考查了模型的思想(如第1、4、11、18、21题),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第12、13、14、17、18、20、21),数形结合思想(如第1、5、10、11、14、15题等),分类的思想(如第1、4、11、18、21题等)。
    3、突出几何直观,强化应用意识
    如2010年陕西试卷,整卷的图形有9个之多,体现了新课程特点,也是读图时代信息处理的需要,增强了应用意识的考查,将实际应用性问题设计在三角函数与航海救援和图形的交汇处理,更好的体现图象的直观作用。函数图像、框图、三视图、统计图、立体直观图的点缀,增强了试卷的视觉效应,更可贵的是识图、读图、用图意识增强,对数学潜能的培养有一定的良好作用。
    4、加强试题的综合性,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
    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是数学学科的高考率先提出的命题原则,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
    5、增强了对阅读理解的考查力度
    在数学的学习中,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考对阅读理解能力增强了考查力度,要求学生读懂题目的叙述,特别是识别关键词,理解术语和数学符号的含义,能运用数学的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理性思考。
    二、 对日常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1、转变教育观念,以“两纲”(即大纲和考纲)统一认识,规范数学课堂教学
    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为本质的教育,逐渐过渡到以人为本,关注孩子未来的发展成长。要真正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基本能力(即数学运算能力、数学直观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归纳猜想能力、数据收集处理能力等),以及数学学习能力。
    2、强化“双基”教学,我们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高考试卷中,70%的试题考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因此我们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或是在月考、期中、期末检测中,我们都应该立足于“双基”的落实,在落实“双基”上下功夫。其实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充分揭示其中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概念的产生、公式定理的发现和推证过程,寻找发掘其内在的规律,让学生去感悟,体会和理解。
    3、抓好教材、用好教材
    教材是老师讲授新知识的素材,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来源。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课程标准》评价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同时要多关注教材变化点,该加的加,该删的删,该降的降,不得随意增加、补充过多的内容。
     

    点击次数:116  发布日期:2014/12/2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