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祖敏:关于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功能的研究
关于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功能的研究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桑祖敏
摘要: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水平,进而影响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校内生产性、经营性实训基建设是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深化的必然选择,体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产学结合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学生在校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生产出产品甚至商品,实现教学做的统一。本文主要分析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以及拓展功能。
关键词: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功能
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学生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平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硬件依托,承载着实践教学、职业训练、技能鉴定等诸多功能。实训基地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培养职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是中职学校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已建有了实训基地,但功能比较混乱,教师上课只是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模仿能力和熟练程度,实训教学基地被认为只是一个单纯的训练场所,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现仅根据主流意见和观点将部分内容整理汇总后列出,供大家深入探讨和研究。
1、技能训练功能。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在校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营造与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要根据未来岗位的工作特点妥善安排;按照企业对技术的具体要求设计训练项目。既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
2、能力培养功能。知识是能力的基石,人的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能力与知识二者并不等同,需要有一个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另外,实用性人才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不能完全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传授,尤其是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需要在各式各样的实践性环节当中获取,实训基地各个专业的综合实践训练可以拓宽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3、动手实践操作功能。实训基地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训练场所,使学生从“有所知”走向“有所为”,保证职业学校实施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计划。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是应用性人才必须掌握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训基地创造了一个生产现场模拟训练或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熟悉并掌握本专业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基本工具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等。
4、“双师型”教师培训功能。实训基地引入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涉猎高新技术领域,接触和学习高新技术。所以,实训基地应当经常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当今中职学校对师资的知识能力储备要求较为全面,实训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这是搞好中职教学的重点。因此,实训课教师应在实训基地中不断进行自我培训,提高操作应用能力。
5、素质教育功能。学校秉承“三成教育”的理念,即“成人、成材、成功”教育,实训基地应该在爱岗敬业的情操、团结协作的精神、遵纪守法的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职业素质进行“养成教育”,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及其发展奠定基础,在人才规格方面满足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通过实际操作、工程项目、生产实践等实训,使学生不仅能获得实际工作经验,而且培养出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拓展
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出发,实训基地应该进一步以提高办学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目的拓展功能。据笔者所想,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拓展考虑。
1、社会培训功能。职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比如帮企业培训员工,为下岗工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为社区服务等,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样的校内实训基地一般都会有经济效益。这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提高学校声誉的同时,也为职业学校优化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和丌发新的实训基地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资源共享功能。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某一地区的中职培训基地、人才培养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这样,可利用有限的实训基地为社会和其他学校服务;另一方面也可利用社会和其他职业学校已有的设备和条件,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共享,让各个学校的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其在校期间就能积累较多的工作经验,提前与社会接轨,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
3、校企合作功能。互惠互利,双方都有利益是校企合作持久深入的关键所在,是双方进一步合作的前提和动力。从学校角度看,通过和企业合作,得以建立稳定的校内实训基地,使培养的学生更加切合地方经济与企业发展要求,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情感,获得实际工作的经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一部分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也有利于教师掌握第一手资料,熟悉企业实际,便于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专业教师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需求方向,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功底的的情况下推动教学改革。同时可以增加与企业的交流,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特点,为未来指导学生就业提供借鉴。
4、技术交流功能。利用实训基地与社会、企业加强联系,发挥实训基地的窗口作用,有利于先进技术的交流,有利于不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训基地力争成为成熟技术的应用基地,新产品、新技术的交流研发基地。教师及学生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条件和自身的智力资源,研究交流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等活动。企业新产品也可在基地进行试验、技术推广、推销和交流。基地还可以承接与工艺技术和成果转化有关的应用项目。
5、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功能。中职学校培养的是面向企业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目前,各中职学校大力推行“双证制”,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与考核。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另外,通过利用实训基地和职业鉴定所的各种资源加大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向社会开放,使学校的实训基地成为社会“考证”的培训基地。
中职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基础功能,发掘实训基地的新功能,完善管理和合作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以及社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在为企业、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赢得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中职教育不断调整办学方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大批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相信实训基地一定会在实践教学、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