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王建祥: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 西安市周至县尚村镇西凤头小学 王建祥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与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作为教师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学习理念
    研究性学习应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应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它所涉及的知识不仅包括科学,还包括艺术与道德。它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自然,还包括社会与自我,因此,我们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必须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融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内容在根本上是创设儿童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儿童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儿童共同展开探究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方式是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方面自然、灵活地全面发展。
    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即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特征。
    三、生活,本来就是一部很好的百科全书
    1、生活是无限的,教书也是无限的
    生活中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学习就会变成一件有意义和有价值及有趣的活动。如在“0”的 认识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去观察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0”,“0”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课堂上,学生有的说,尺子上面有"0",表示起点;有的说,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0”,表示0频道;有的说,音乐的音符中有“0”,表示休止……又如学完乘法口诀后,安排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学生在探究、研究中寻找灵感,从而明确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创新精神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解决问题是创新的土壤
    新课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智慧特征将知识点转化为待研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研究中得到发展。如我在设计教学“有几块面包”时,出示了这样一道开放题:“一箱有9块面包,另一箱看不出有几块面包,请猜猜,另一箱可能有几块面包?求一共有几块面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研究中找到了灵感,也找到了快乐,起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3、思维是数学的阶梯
    数学的真正价值在与思维方法,数学教育的深远意义在与思维训练。过程性的目标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把概念、法则、公式等“惰性”结果还原为探索发现、迁移创造、句通关联、反思运用的生动研究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思想方法的启迪,从学习中学会学习。
    4、精心设计过程,渗透思维方法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设计以下几个步骤:①联旧起疑,验证解惑。因刚学过能被2、5整除的数,故易产生“3的倍数是否也取决于个位数”的疑惑,需要举反例消疑;② 实例引探,归纳研究。做法是:拿出分别标有数字1、3、5、的三张卡片,问能否组成一个、多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自己写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多位数,从研究中发现规律。③ 检查研究,得出结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分析,得到能不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④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以上“创设情境——抽象模型——研究与应用”的过程渗透着反证、归纳、抽象概括、充分必要、演绎等多种数学思维方法对学生的启迪和熏陶。
    四、在课程改革中,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不是对学生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是探索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得场所,而是教师与学生智慧充分发挥的场所,是共同成长的摇篮。

    点击次数:83  发布日期:2014/11/1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