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赵建敏: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课外阅读

    ◎ 山东省招远市金晖学校 赵建敏

    中学语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能力。提起阅读,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陌生,课堂上,我们都在训练学生进行阅读,通过默读梳理文章情节,通过朗读体悟作者情感。可是,我们往往只关注了学生的课内阅读,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些意味着对阅读教学的新要求,意味着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意味着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与理解有新的突破。我们应认识到,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语文阅读的空间,增进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符合母语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它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有机构成,我们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应提升到新的高度。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性格,感悟作者的情怀,并且将阅读所得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关于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激发兴趣,精选读物
    初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跟小学生相比,他们待人处事开始成熟,并且初具阅读能力,思想活跃,因而求知欲更旺盛,与高中学生相比却又天真幼稚,欠缺老练。在对知识的追求上,可以说是处于饥不择食的阶段。他们不满足于课堂所得,一大部分精力投向了课外阅读,这本是好事,可惜目前我国图书市场较多以营利为目的,所出书籍,好坏夹杂。有些学生的书包里有不少爱情类的书,如《爱情三十六计》、《看紧心上人》,我问他们为什么看这些书,他们回答是“有趣”、“好玩”,“大家这样轮着看”,这种普遍现象多么令人惊讶和担忧。我问他们为什么对《红楼梦》、《三国演义》不感兴趣,他们则说“内容多”、“不好懂”。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是非判断的能力还不强,如果不读有用的书,荒废时光看那些不好的书籍,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激发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的兴趣,精选读物至关重要。
    中外名著汇聚了中外文化的精华,老师有必要向学生作较系统的介绍,此外,教学中还应特别注意那些节选课文。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时,注意了本文在小说中的位置,然后有目的的介绍小说主要情节。课文节选自第十六回,与此有关的章节分别是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先”、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教师对此作简单介绍,引导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了解以上内容,既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激趣是课外阅读指导的首要环节,要让学生主动将书包里的爱情类书籍改换中外名著,教师应顺势为学生开列书目,告诉学生如何精选读物。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根据各自特点,为他们选不同读物。对那些文学素养较高,有较强鉴赏力的同学,可指导他们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涵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的读物,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对那些基础较差,耐心不够的学生,可给他们推荐篇幅较短,内容连贯,较易理解的读物,如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等。教师适时指导,学生的阅读品位提升了,辨别能力增强了,文学素养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课内外结合,指导读书方法
    学生明确了所读书目,刚开始很有兴趣,但有时我们给学生开列的书目部头较大,甚至有些文言语句难以理解,光一句“你们一定认真读”学生就能真正的读下去吗?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课内外结合,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每节语文课,可以说是阅读课。我们不但在指导学生读情节,也再读人物,读精神。如果我们在组织学生分析内容,走进人物,品味情感的同时让学生领悟阅读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举多得了。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课堂上最为常用的是朗读、默读。细分起来有反复阅读法、熟读深思法、质疑解惑法、朗读吟诵法、浏览阅读法、快速阅读法、博观阅读法,笔记摘要法等等。这些阅读方法,单靠老师讲解传授是很难让学生心领神会的,我觉得重要的在于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导引自己阅读课外典籍,会其乐无穷。比如我们在教学《水调歌头》时,可让学生感受大声朗读的魅力,教学《范进中举》时,可让学生体会跳读的效率,教学《出师表》时,可让学生体验背诵积累的快乐。也许每堂课我们会运用多种读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如果真正把自己课上积累的读书方法,有意识的用于自己的课外阅读,何愁名著读不完,没有收获呢?具体操作起来,如阅读《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学生不可能第一次就能一字不差地把它读完。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内容梗概,学生对哪些人物感兴趣,可指导他们用快速跳读的方法,专拣关于这一人物的篇章来读,学习了《出师表》,他们也许会先读诸葛亮的篇章,读了诸葛亮,也许有些学生还想再了解刘备,学生阅读越有兴趣,人物间的关系,人物间的事件,他们都想弄个明白,自然阅读其他篇章。虽然我们开列的书目多需泛读,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泛读与精读已自然结合了,有时想弄明白的地方,他们还会不厌其烦地读呢。教师若能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或最欣赏的地方圈画批注、写随笔,甚至背诵下来,也算是锦上添花了。这一读书过程,学生经过了浏览,深思,眼到、心到、手到,试想,如果我们在课上对学生读书方法不进行有意渗透,不能在课堂让他们体会运用好的读书法的乐趣,他们怎会有耐心读这些大部头的书呢?
    三、开展读书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初中学生求知欲极强,表现欲也极强,他们渴望探索,把探索中的所得与大家共同分享,教师应因势利导,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这样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是一件可喜的事,可要使这种阅读中外名著的热情不消退,使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下去,我想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展示阅读成果应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我们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自己喜欢的读物,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活动,自制读书计划,并将读书计划公开,划分读书小组,同学间互相促进,督促对方在规定时间完成一定的读书任务。学生明确任务之后,自然产生一种责任感,以此督促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还可以这次活动为载体,利用阅读课让学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展示阅读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初次开展可让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谈出自己对某章某节的体会,争取让每位同学都发言,让每位同学都动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可开展故事会、表演会、辩论会等活动。如有位同学读完了《格列佛游记》,可让他给全班同学讲述格列佛的经历;有的学生读了《哈姆雷特》,可让他模仿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有的学生读了《西游记》,可让他围绕“猪八戒是否只有缺点”这一问题组织同学们展开辩论。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便是学生将课外阅读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他们随故事中人物的哭而哭,笑而笑,既能通过阅读读进去,又能通过成果展示跳出来,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了成就感。责任感的产生,成就感的获得,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会长久不衰。
    四、创设便利条件,营造读书氛围
    由于各种原因,有好多同学不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老师为学生创设读书条件,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是非常可行的。我在班中设立了“图书角”,鼓励学生将家中收藏的中外名著带到班级,大家一起读,我还提倡大家每人节省一角钱,自愿为班里增添新书籍。
    教室后边的书橱里摆满了同学们喜欢的各种书籍,墙壁上是读书名言,读书笔记,班级中充满读书的气氛。除此以外,我还想方设法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既有集中读,又有分散读,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发现,班中爱读书的同学多了,课余时间在班中打闹的同学少了。我相信,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质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创设便利条件,营造读书氛围对我们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会起到很大作用。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用新的课程观指导自己的教学,语文教学绝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人的知识多数是从书本间接获取的,书本知识对人的素质培养,对人的世界观的形成至关重要,一本好书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小而言之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大而言之是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它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问题。我们都要重视起来,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就能使我们的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点击次数:196  发布日期:2014/11/1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