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汪在权:对初中生物教材(冀少版)的管窥

    对初中生物教材(冀少版)的管窥
    ◎ 重庆市云阳县教科所生物教研员 汪在权 
    摘要: 河北少儿版初中生物教材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指导用书。教材中内容、栏目的设置都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旧的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适应教学改革,适应学生发展。本人仅就河北少儿版初中生物教材在我县使用后谈一点体会,或许对一线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新教材、编排体系、教学思想、能力培养

    河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自2004年开始,从实验版本到修订版本我县一直在使用,特别是2011年的新课标出版后,新教材编排更加完善,内容更加充实。它的特点博得了有关专家和一线教师们及学生的肯定,是一套成功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对新教材的理解谈点体会,并与各位交流。
    一、修订版教材的细节编排
    河北少儿版初中生物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体现了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本套教材以学生活动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栏目设计多样化、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而且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教材编写的要求。从栏目设计上来看,河北少儿版教材共设计了“身边事”、“探究竟”、 “当堂练”、“试试看”、“开眼界”“技能卡”“小辞典”“亲自做”等栏目,另外还安排了“内容简介”和“本章小节”,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空间。这样的设计方式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更为详尽、具体,语言风格更为亲切,易于被学生接受。
    1.内容简介。每一章知识的前面都有一段简短的内容,并设计了与内容相关的彩图,这种设计在学生没有系统学习本章之前就对其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学生们有的放矣进行系统学习,在教学中给不少老师、学生以引导的作用。
    2.身边事。每节内容之前基本上都安排了“身边事”,“身边事”内容不多,但不能小看。一是起到引言的作用,二是要能引起学生兴趣,三是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3.探究竟。这个栏目是教材的核心内容,重点内容,是课标必须的要求,重视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动起来。“探究竟”栏目中,有时还安排了“小辞典”和“技能卡”,这是为“探究竟”服务的,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用好这两个小栏目。教材的“探究竟”包括“探究”、“实验”、“调查”、“观察”、“资料分析”、“构建模型”等,就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通过调查、观察,在实践中学习,查阅资料学习, 娱乐中学习,培养学习动手实践能力。“技能卡”、“ 小辞典”穿插在“探究竟”栏目中,是以介绍的内容能适时、适地的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可以化解学习中的一些疑点,加强知识的可接受性。
    4.亲自做。这个栏目虽然不是每节课都有,但是只要有就是重要的。这个栏目的内容一般都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周期较长且在“探究竟”中不易安排的活动项目。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适时布置、妥善安排、加强指导、重视总结。
    5.当堂练 。修订版本的每节课后都安排了“当堂练”,是对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基础知识的把握给予及时巩固、评价。这个栏目不仅对巩固知识是必要的,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都是很重要的。在辅导这个栏目时既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引导,又不能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要让学生确实在分析思考中有所提高。
    6.试试看。“试试看”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课下进一步探究的题目,这些内容一般都和本节课有一定联系,但多数又不是课程标准要求必学的内容。各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选择适合的内容让学生去做。这些活动学生参加的多了,对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肯定会是大有帮助的。
    7.开眼界。这是一个供学生课外阅读的栏目,其内容涉及到生物趣闻、生物学史、生物科学新成就和生物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等。通过这个栏目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栏目不需要教师进行辅导,让学生自由去阅读就可以了。
    8.本章小结。每章内容结束后,都是安排了“本章小节”,其目的是总结、归纳了一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了巩固、再现的作用。
    二、修订教材的内容特色
    1.编排体系上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学生活动为主要部分,栏目设计多样化。教材在编写上又不完全拘泥于课程标准安排,而是从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编写。如课标3、4主题(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分别安排在八年级下和八年级上册,并且本套教材较多涉及的是生物学形态学观点。教材积极探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设计了“开眼界”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图文并茂,示意图设计得巧妙、直观。教材内容选择侧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尤其偏向农村学生(家禽、农作物、观赏植物、动物等)。可以亲自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轻松的学习科学知识,让学生开启生物科学之门。这种设计方式还体现出教材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可塑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
    2.突出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教材突出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好的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典型性、时代性和应用性。教材注意教学方法和学科特点的结合。知识有落脚点,知识的呈现通过活动后的总结进行详细的归纳。本套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按照《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设计思路,从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的发展综合考虑,课程内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选择学习内容,使教材既体现基础性,又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在教材中就介绍了现代克隆技术、无土栽培、转基因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以及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性状的遗传与人的性别决定等。
    3.注重了探究性学习和概念教学的落实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特别强调了要"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初中生物学共呈现了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概念内涵或命题的方式做了具体描述。实际上初中生物学教学就是概念教学。例如,细胞的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种概念表述方式的变化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少而精",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通过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而不是让他们死记概念。很多概念的呈现也不是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通过探究活动方式呈现出来的。探究实际上是更好的落实概念教学的一个手段。探究性教学可以很好的地促进学生的概念学习。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材是通过“食盐水浓度梯度”求证出来的。溶液的浓度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这时候就让学生形成浓度的概念,将其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结合起来。再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细胞内部一定要维持一定的浓度,对于维持生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和概念教学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探究式教学只是一个策略和辅助手段,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些重要的概念。“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节内容对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相关的知识,也是通过探究活动来完成的,等等。

    点击次数:69  发布日期:2014/11/1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