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王锋:《红楼梦》里的作文之法

    《红楼梦》里的作文之法
    ◎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民族中学 王锋
    近日读了《红楼梦》,从中体味到了几条作文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 “作兴起来”
    《红楼梦》第37回中“既是三姊妹高兴,我就帮你们作兴起来”,在李纨“作兴”之下,大伙开始决定写诗的内容、次数。从这个作兴可以看出:习作之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注意观察。培养学生平时观察事物的能力尤为重要,正如宝钗所说“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说明平时已经观察了白海棠这一事物,已是胸有成竹。
    2、 选材灵活。为了让学生得以发展,教师不宜把内容限制得太死。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事物的先后顺序即可。《红楼梦》第37回中宝钗道:“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辞就不俗了。”从这段话中不难发现:我们在指习作时要考虑学生的选择,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反而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3、 因材施教。教师在习作指导上,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较高要求,对较吃力的学生给予鼓励,使他们各展实力。正如宝钗说的“谁作那一个就作那一个。有力量者,十二首都作也可,不能的,一首不成也可。”这样,可以使人人得到发展的机会。
    4、 注重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只要多读书,就能写好文章。
    《红楼梦》第48回中黛玉道:“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遍,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这里黛玉告诉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有机会阅读大量的课外知识,确保在习作时言之有物。
    5、 精血诚聚。《红楼梦》第48回写香菱学诗,勤奋刻苦:“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勤学苦练,终究学有所成。第49回众人看过香菱的诗说得好:“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二、 “不以词害意”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和安排,……材料只是生糙的钢铁,选择和安排才显出艺术的锤炼刻画。(朱光潜《选择与安排》)
    1、 情意要真,文采要美。《红楼梦》第48回有这样一段,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来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从以上香菱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作文时所有的事物要真实可靠,语言要恰到好处。真实的要有“……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之感觉;语言恰当到“若说再找两个字来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的地步。教师在指导学生动笔时,强调所写事物的真实性,要根据它的本来面貌去写,不要夸大失实。
    2、 意新语工,贵在创造。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不要把精力花费在辞藻上。
    黛玉教香菱作诗曰:“……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也不要把格式看的太重,正如宝钗所说:“我平生最不喜限韵的,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咱们别学那小家派,只出题不拘韵。”这些言语就是对“循规蹈矩”者的违逆。
    三、 “各有各人的警句”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作文评改是学生学习发展、自我完善的好机会,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1、 相互欣赏。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相互欣赏中互相指出习作的成功与不足。《红楼梦》第38回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宝玉听说,喜得拍手叫“极是,极公道”。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只是不及这几句新巧就是了。”这一段对话,正是大伙在共同欣赏自己的佳作,这种取长补短,互相欣赏的评改方式值得我们教师借鉴。教师组织学生从欣赏中找到修改作文的乐趣,既使学生本人有了改进习作的方法,也让学生在无意中得到了收获;既让老师不费心,还让学生有了创造实践,自我完善的机会。
    2、 老师点评。教师点评是点与评相结合的一个过程。既要做到“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这样概括性的总评,要做到《红楼梦》中李纨说的“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深厚,终让蘅稿”这样具体性的点拨,学生才能找到作文的成功与不足。

    点击次数:99  发布日期:2014/10/1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