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陈纯科: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研究
    ◎ 四川省平昌县笔山小学 陈纯科
    一、语文学困生的界定
    我国教育界一般认为,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育大纲要求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困生可界定为:所谓语文学习困难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在同类群体中,语文学习水平较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智力水平发展滞后,思维水平低;非智力因素不良,心理不健康;认知结构存在缺陷;语文学习策略存在问题;外界环境的消极影响等。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为了改变学困生的厌学情绪,我经常有意无意的请他们帮忙。例如:上课时,我特意不拿作业本,到教室之后,请他们当中的某一个帮我到办公室拿,还表扬他勤快;平时测试,请他们帮助分发试卷;课余,我还组织了一个篮球队,这些孩子都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只要一有时间就与他们一起拉家常,鼓励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信心;在我的关爱与默默期待中,这些学困生,上课有时也能认真听课了,作业也愿意做了,有时还会主动向我请教一些问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的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和这些学困生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下一步的转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因素
    有的“语文学困生”在婴儿时期由于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或者父母本身语文知识匮乏,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从小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主建构自身语言的习惯。当然,也有些“语文学困生”与此情况刚好相反,在婴幼儿时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语言发展良好,但进了小学之后,父母的关心帮助少了,孩子受到了各方面消极因素的干扰,不能自然跨越“拼音关”、“识字关”、“说话关”、“阅读关”、“写作关”,逐渐产生畏难情绪,自暴自弃。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也被磨平了。
    (二)学校因素
    由于在班级里成绩不好,影响班级成绩,老师的白眼,同学们的歧视都让他们越来越放纵,越来越自暴自弃,最终失去学习兴趣,放弃学习。3、个人因素。这其中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智力因素主要有:记忆力差,表现为识字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为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很多;想象力差等。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胆小、自卑、沉默、懒惰,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久而久之,就导致他们长期厌学。
    四、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替学困生“把脉”,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让学困生“药到病轻”,直至“药到病除”。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学困生克服困难,信心百倍地学习语文呢?我是采取以下转化措施:
    (一)情感措施
    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学困生,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可以产生其要求进步的动力。在每节英语课上,只要学困生听写能写出一个单词,课文会读,能回答出老师的一个简单的问题,我都会从不吝啬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并举起大拇指或拍拍他们的肩膀肯定他们的进步,也许这就是赏识的魅力吧,慢慢地他们开始一点一点地进步,尽管进步是在悄悄地进行着,效果也是反复的,但有一点是无疑的,他们的确进步了,我班的林某某同学从原来一个不做作业,上课不听的学生,开始慢慢去做作业了,要提高这些学困生,需要经过一段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困难重重,但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进步的,只要我们不放弃他们,别吝啬我们的爱,让我们的爱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让我们的爱去感化他们学习的心,让我们的爱去帮助他们成长,帮助他们进步。
    (二)课堂教学措施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获得自己是学习主人的体验,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我们必须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达到五个“实 ”: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特别是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主动投入,整节课是对全班学生都有效的,而不是只是对少部分或一部分学生有效的。②采用目标分层教学。因为学生的水平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采用目标分层教学来弥补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适当的灵活教学方法,使其“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达到其心理上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喜悦。
    总之,有效地改善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面貌是一项长期地艰巨的工作,在此过程中,一部分学困生学习情绪不稳定,还可能出现反复现象,这就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深厚的爱去感化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语文学困生的范围定将大大缩小,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也定会大幅度地提高。

    点击次数:127  发布日期:2014/10/1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