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韩国玲:我的“班主任”之歌

    我的“班主任”之歌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第二小学 韩国玲
    摘 要:作为班主任的我追求的是在平凡而又充满乐趣的日子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快乐着他们的快乐 ,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正是因为这种追求,是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也正是因为这种追求,使我在探索和钻研中不断成长,用青春和汗水弹奏着那首“班主任”之歌。
    关键词:爱心、苦心、真心, “班主任”之歌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苦着你的苦,所以幸福着你的幸福,悲伤着你的悲伤……”每当听到这首深情、动听的歌曲,我都不禁感动不已,此时的感动源于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源于我对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的热爱。多少个日出日落,我和我的孩子们共同诠释着这首歌的另一番含义。因为有爱,每个孩子都成为我内心的宝贝;因为有爱,即使容颜渐逝,亦无怨无悔……
    有人说:人生包括三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今天的是一个追求。那么,作为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我,所追求的是什么?那就是每位孩子的健康成长!正是因为这种追求,是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也正是因为这种追求,使我在探索和钻研中不断成长,用青春和汗水弹奏着那首“班主任”之歌。
    一、爱心营造和谐氛围
    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个叫刘婷的小女孩,她从小父母离异,所以性格有些偏激,并且还有一些与她年龄极不相符的多愁善感,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记得有一次,她在日记中写道:我和郑辉又吵架了,可是我想和她和好,老师您能帮帮我吗?从孩子的日记中,我感到了她的茫然,感受到了一颗渴望友谊的心。后来,经过了解,我知道她因为一点小事和郑辉闹矛盾了。郑辉是一位聪明善良的小女孩,她对我说:“刘婷和我玩时,什么都得听她的,如果不听,她就生气……”看着委屈的郑辉,想着渴望友谊的刘婷,此时我明白:单纯枯燥的说教对年仅八、九岁的孩子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时,我想到了本册书中的第五单元讲的都是一些关于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课文。于是,第二天上语文课时,我就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纸船和风筝》这一课,老师要把这篇课文当作礼物送给班级的每一对好朋友”,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被小松鼠和小熊之间浓浓的情意而感动着。读到小松鼠和小熊闹别扭的段落时,孩子们十分忧伤;读到两伙伴和好时又都极度兴奋。可以说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课后,我细心观察刘婷和郑辉的举动,我看到郑辉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在刘婷的座位前后转悠着,刘婷也是眼巴巴地向郑辉张望着,只一会工夫,俩个小伙伴就手拉着手到操场去玩了。此时,坐在教室一角的我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二、 苦心创造优良班风
    如果说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滋润孩子身心的细雨,那么优良的班风就是规范孩子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沃土。那么如何创造一个优良的班风呢?
    (一) 激发“情”
    优良的班风是为班级这个“生命共同体”服务的,同时它也是这个“生命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而自发形成的。所以,在创造优良班风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文关怀,让每一个孩子发自内心地去创造、发自内心地去经营,这就涉及到一个“情”字。在具体实施中,我仍然以爱心去换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位孩子,随时体察学生的思想、情绪以及各方面的情况,然后根据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胆小的孩子,我会为他创造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个性强的孩子,我会鼓励他去帮助其他人,并及时表扬;不爱劳动的孩子,我会让他做值日小组长,带领大家共同劳动,对自已没有信心的孩子,我会经常拉拉他的手,摸摸他的头,让他知道老师很喜欢他,给他以信心……
    (二)即时“导”
    我经常抓住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细节,随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善待周围一切。如:当孩子告诉我他没有完成作业时,我会夸奖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并告诉他下一次不要忘了;当孩子们切橡皮、乱撕纸时,我会教育他们要爱护学习用品,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鼓励孩子们鼎力相助,感受助人的乐趣;在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时,教育孩子们正视自身缺点,发现他人优点;当孩子们讲《小兵张嘎》故事后,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法西斯,感受正义的力量之巨大……由于我的细心和耐心,孩子们就在这即时的引导中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渗透“理”
    所谓“理”就是道理,在班级形成后,我根据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去评点班级中各种现象的优劣,各种行为的利害,使学生明确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该做的。这些优劣的评价、利害的分析、行为的规范,就在班级形成了“理”。具体我从以下几点进行“理”的渗透:
    首先,做到事事理先。有措施必先讲理,来个“山雨欲来风满楼”。其次,时时“念经”,使道理深入人心;见缝插针,评点现象,防患于未然。第三形式多样,如讲故事、班会、黑板报、谈话、作业评语等等。“理”的渗透,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觉悟,增强优良行为的动力,调动了学生集体力量,大造班级舆论,鼓起正气,抑制了不正之风,减少不良现象,使优良班风逐渐形成。
    (四)讲究“法”
    班级管理中的“法”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及《青少年养成践行三十六条》。在“法”的运用上,我实施是富有人情味“法”。首先,合理规划,实施弹性管理,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多观察,常检查,勤督促,多指导,要求上很严,处理上放宽,并做到切实可行,充满人文关怀。其次,实事求是,建立竞争机制,通过“创建优良小组”,“评比先进学生”等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点,正确对待竞争结果,教育学生把个人的自强不息和集体的协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于我在创建优良班风中采用了以上四项措施,我们的班级逐渐形成了一种积极进取、勤奋向善的优良班风。班级的孩子已初步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热情、善良、勤奋、努力,并且懂得关心他人,具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
    三、真心架起心灵长虹
    在做班主任的几年间,我发现了在小学生中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如“意志薄弱、自私冷漠、蛮横霸道、孤独自卑、保守、不思进取”等,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尤其注意每个孩子的“心理环境”,并用心采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
    如,在二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他学习认真努力,是孩子们的好榜样,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我经常在班级上表扬他,他的爸爸、妈妈对孩子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孩子在做数学题时,头垂得很低,额头上满是汗滴,嘴不停地嘀咕着什么。开始,我没有在意,可是后来,我觉得不大对劲了:如果他做错了一道题,就会满眼泪水,如果有一次不打满分,他就几天闷闷不乐,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和孩子谈心,向家长了解情况,我明白了孩子的种种表现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他怕不打满分,同学们瞧不起他,他怕不打满分,老师不喜欢他,正因为事事争第一,求完美,所以为自己无形中增加了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压力。弄清问题所在后,我决定要给孩子减压。首先,我找到家长,让家长知道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表现得太强烈,让孩子肩负压力,然后,与孩子谈心,告诉他,即使不打满分,老师也喜欢他,只要你努力了,掌握了知识就足够了,是老师去答题也不一定得满分;第三,在班级上,我对他的表扬也不再是“泼墨渲染”,而是尽量淡化,但我会时常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或是一个充满真诚的微笑,让他明白,老师一直关心他,爱着他。慢慢地,灿烂的笑容又回到了孩子的脸上,即使测验中仍会出现点错,他也会正确对待,不再为此而烦恼。
    在我今年接的新生班中,有一个刚从山东转来的小男孩,他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上课也不回答问题,除了听老师讲课,就是坐在椅子上发呆。看到他那个样子,我很心疼,心想,如果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会相当不利的。于是,我经常与他聊天,向他询问家里情况,想借此走进孩子封闭的内心世界。经过几次交谈,我从孩子地道的山东话中,了解到了他想念爸爸、妈妈,他不喜欢东北,他一说话小朋友就笑话他。于是,我特别开了一个题为“我爱我的同学”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班集体的同学要相互关心,并引导孩子们在课间与这个孩子交谈、游戏。我也经常运用拼音教他说普通话,将他拥入怀中,帮他梳理头发,以此减少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如今,这个孩子每天都笑容满面,也开口讲话了,并且能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
    以上就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和孩子们就是在这平凡而又充满乐趣的日子共同成长着,他们快乐着,幸福着。而我呢,快乐着他们的快乐 ,幸福着他们的幸福。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只要我用心营造,我们的班级大家庭会更加温馨,孩子们会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点击次数:160  发布日期:2014/9/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