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仁智:浅谈如何让学生融入政治课堂中
浅谈如何让学生融入政治课堂中
◎ 贵州省金沙县安底中学 祝仁智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政治课教学也在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涌现,一大批政治教师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政治课教学呈现出新气象。然而,在一些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高、大、空”现象,用来说明道理的材料陈旧、枯燥;有的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包装起来的课也是“换汤不换药”,表面上轰轰烈烈,却与学生的思想感受相隔万里。教育主体上育人与做人脱节,教育方式上内容与形式脱节,教育内容上理想与现实脱节,教育目的上知识与觉悟脱节,这必然导致教育结果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脱节。在一些调查中,思想政治课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一门学科。
我校某班班学生的特点是多数学生见识广、思维敏捷,由于受多种传媒的影响,接触的新事物比有的老师还多;能冲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敢想敢干,创新意识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自控能力不强,加之独生子女,在众多家长的保护下,暴露出不少弱点和缺点。面对这样的学生光靠空洞的说教是解决不了思想问题的。
在我校如何贯彻“二期课改”精神,如何切实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努力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如何让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是我校政治课教师当前应该探索的重要问题。在这里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寻幽激情——求趣
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求知的意识和欲望。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去探究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的意向,并随着这种情感体验的深化,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反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教师一个别开生面的导入、一句幽默和谐的言语、一幅惟妙惟肖图画、一段充满激情的讲解、一道耐人寻味的答题……都会诱发学生细致的观察、独立的思维、深入的分析、广阔的想象,使学生兴趣浓郁,思维活跃,在此基础上质疑启发,便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我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举了一个“罗丹砍手”的事例,引导学生从著名雕塑家罗丹在完成巴尔扎克的雕像作品后,又把十分完美的巴尔扎克雕像作品的双手用斧头砍去的生动事例,通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他们专业课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事物不仅普遍联系的、部分也会影响整体的道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形象的理解了比较抽象的哲学道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他们在专业方面的提高也会有所帮助。
二、质疑问难——求异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用固定的方式培养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乖孩子”,学生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否则,那便是“犯上”或“顶撞老师”,因此,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其创新意识也逐渐被抹杀……可以说,这已给我们的教育敲起了警钟。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是在解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起来,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的成才之道,无不是从求异开始。教师在课堂教学或其他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这个主体,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个性的问题,即使是一些不应疑而疑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首先应该加以肯定,然后引导学生正确思维。
例如,我在讲“我国的政党制度”时,针对“我国的政党制度究竟是一党制还是多党制”展开了讨论:有的学生说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所以我国是一党制的国家;有的说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是共同执政是多党制。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只要善于引导就不难得出我国“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结论。这样质疑问难,即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又让学生在讨论沟通的同时,达到了明理的效果。
三、比较诱发——求活
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了突出相反事物的特征、相似事物的异点、课文的重难点,常常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丰富想像,让学生学会由此及彼,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同时,借助于数据、图表等直观教学用具,穿“针”引“线”,以“形”架“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激活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个问题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但课文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表述过于概念化,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学时,我运用比较的方法,并辅之以投影、图表、录像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从三个问题进行比较:第一,从建国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喝酒中国进行对比;第二,用社会主义能够消灭贫穷,并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和资本主义始终不能消灭贫富两极分化的事实材料进行比较;第三,让青少年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优劣进行比较。这样,从具体情节入手,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认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四、形式引发——求新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学生接受的信息增多,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一味的只讲大道理,也不过多地进行理论分析,而是根据每班学生的认知的特点,引导他们密切关注社会现实,联系自身思想实际,掌握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材料,并在观察、分析大量的新材料、新信息的过程中,悟出道理,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例如,在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的实践中,人们如何从对非典的不知不觉到取得阶段性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非典的蔓延的鲜活的一些事例,帮助学生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这四个方面来深刻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综上所述,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大胆实践和勇于探索。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应毫不犹豫地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前列,积极努力地推进政治课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