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知平:表达从生活开始
表达从生活开始
—农村地区高中一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 四川省冕宁中学 杨知平
内容摘要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打开学生幽闭的心灵,并培养其良好的表达习惯。生活是一个永恒的源泉,利用好这个现成又最容易被忽略的资源,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老师的生活碰撞叠加在一起,唤醒学生关心生活的意识。另外,还要抓住契机,强化训练学生的感性的、形象的思维,为顺畅表达提供良好的路径。
关键词 激发表达欲望 以生活唤醒生活 形象体系
农村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
今天的农村,从总体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水平也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但由于长期封闭而带来的人心封闭现象依然普遍。大人们常常是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与精神需求。久而久之,学生的某些愿望他就不说出来,而是让它藏在心底,不是没有想法,不是想不远,而是长期地少交流、不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刻板化,单一化。于是这些孩子们虽然处在生活中,却又似乎远离生活、而在生活之外。生活被忽略了,被简单化了,也被肤浅化了,现在突然在课堂里,要求谈生活,就谈不出来,要写生活,就写不出来。
另一方面,农村学生性格内向化比较明显,羞怯,自卑。他们可能长于演算,也喜欢演算,但就不懂得要自然表达,也不喜欢表达。即使要写文章也是被逼无奈的,也是写得小心翼翼,顾虑多多的。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老师要正确引导。
一、激发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
要让学生开口说话,提笔写话;以写促说,以说补写。从跟学生对话、聊天开始,从写日记开始,善于在学生说话后及时分析其说话的重点,点破话题的突破口,生发出意义点,并让学生自己感觉到其中的意义,为自己的表达蓄积内在动力。而写完日记后,对日记进行当堂点评,让学生自己意识到日记就是随意写,写得舒服畅快就好,让学生在点评中明白表达是人的内心的高雅需求,且是人存在的意义所在。总之,只要有一个事件、细节或一种情绪、一种道理、一种领悟,一种思考就要肯定,就要把这种褒奖渲染充分,让全班学生都受到感染和鼓励。从写十分钟日记开始,随意写点片段,或是一个小随感,一点读后感,一个瞬间,一个场面。不在于说多说好,而在于有说的。达到树立信心,激发兴趣。要求坚持做,形成习惯,要经常写,大胆说,努力寻找表达的机会,挖掘表达的源泉。
二、叠加生活以增强生活意识,积累表达素材
用教师的生活故事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灵感。老师自己讲自己的生活,可以消除师生的隔阂,拉近师生的距离,还可以将生活的因子传递给学生,无论是讲现在的生活,还是讲老师的一些往事,都是很好的一种牵引。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习作。人是需要在集体中得到认可的,同龄人的喜怒哀乐在学生心灵上更能引起共鸣,更能唤醒学生沉睡的心智。念自己的文章,不仅会让作者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自信,还能让听者得到借鉴。
写评语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评价任务是找出亮点,标出不足,也写出困惑的地方,满意处就画一个笑脸,等等。首先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写评语,然后是小组成员互相写评语。按照以上的思路,内容与形式都不限制,但必须真诚、发自内心。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促进彼此的成长。
教师带头修改习作。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在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会得到提高,也会在其中发现一些问题,反复比照探究,以便更接近生活的真实,这是由作品回到生活,又由生活提升到作品。一个原稿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改成若干个版本,没有谁高谁低,只有谁勤于去改和谁敢大胆地改而已,我们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让学生将自己满意的习作翻拍成视频,美其名曰电视散文。为了更充分地唤醒学生的生活意识。借助道具、布景、生活的真实场面去真切地感受生活,走进生活,进而获得更为感性化的体验,让学生通过镜头更好地还原生活,培养学生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养成一种多观察,多比较的生活习惯。实践证明,拍视频比写文章更能调动起学生的能动性。因为这个就彻底地让学生从沉睡的文字苏醒在他们的视野里,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让他们集体行动,分享快乐,分担活动中的困难。
三、强化形象思维,促成表达能力
高一年级的学生,有其特定的生理心理特征,偏重感性思维,理性思维还有欠缺,那么就要规范形象思维的方法,加强形象思维训练,以便为表达打通路径。
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联系实际弄懂事物形象各个层面的知识。从感官看,人在接触物象时主要借助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对应到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 从空间看,观察的角度主要有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仰视俯视等; 从虚实看,有正面有侧面。认识事物是这样,那么表达事实时,也按照这样的思维路径往下走。
高一诗歌、散文这些感性的材料,要多朗读,形成语感。调动想象、联想将文字的内容转化成可视可感的画面。比如要求用散文化的语言去描述诗歌中的意境,让学生将自己带入一个特定的有声,有形,有色的环境中,触摸生活的元素,体悟作者的情怀。布置学生写随记,就要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观察时用好聚焦法,设计特写镜头,把动态的事物弄成静态,又从静态的图画中回归生活的真实。总之,只有思维训练到位了,才能真正促成表达能力的获得与提高。
参考书目:《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014.3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5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和出路》彭祥生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