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建华
笔者所接触的初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之低,超出很多局外人的想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起来有很多。
一是现在考试压力很大,各科各种作业层出不穷,学生平时作业就较多,多数学生把写作文当作纯粹的作业来应付,没有写作的爱好和冲动,这样在无趣无味没有激情状态下写作,其水平往往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
二是现在人教社和苏教版等主流教材摒弃了以文体为序列的训练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和考场命题时淡化文体要求,使学生写了多年作文不知各类文体基本写法。
三是初中语文周课时仅有可怜的5节,很多语文老师都用这5节课来完成阅读教学等内容,没有更多精力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四是学生的阅读量少质差,生活阅历缺乏,视野狭窄,情感肤浅,思想缺乏深度,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或者说些无关痛痒的话,不能吸引、感染读者。
……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多数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不容乐观,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切实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调动教师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来说,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对学生的语文成绩、各科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要自觉主动研究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作文状况,积极学习各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理论和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实践。
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这是所有语文老师自始至终都要做好的功课。任何学生都有表达和倾诉的需要,作文只是一种特殊的书面表达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的写作兴趣都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谈何提高写作水平。因此这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必要前提。
二是重视初中学生作文序列训练和各类文体入格训练。
语文老师接手一个新生班级,应该在作文教学早做安排,及早拟定从初一到初三三个学年共六个学期各阶段作文教学的内容、重点和方法,对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各种文体的训练要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师要大胆打破教材内容以主题为纲的编写局限,设计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作文教学计划。同时,在拟定作文教学计划和实际训练中,一定要重视三大文体作文及各种类型文章的入格训练。入格训练是基础,只有把入格训练搞扎实了,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写作各种文体的作文,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才有可能让学生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写出富有创造性独具个性的文章来。
三是重视以读促写,注重课文对学生写作的示范作用。
听能促进说,读则可以诱导写。语文教学的许多时间和精力都耗在了课文的阅读教学上,教读了一篇又一篇的课文。很多时候我们为教课文而教课文,感觉语文学习最重要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一篇又一篇的课文而已。其实,阅读的意义不仅促进学生认知和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在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没有必要对每篇课文进行面面俱到的阅读教学,完全可以大胆取舍,一个单元选取一两篇或一个学期选取十来篇对学生认知、理解和表达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的文章来,精心设计和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教好和读好课内经典美文,让学生喜欢名家名篇,从而产生模仿和创作的激情。
同时,课内很多美文也是学生各类作文入格训练的典范之作: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借景抒情的绝佳范例,朱自清的《背影》是写人叙事的经典之作,古文名篇《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典型例子,《看云识天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大自然的语言》等是说明文入格训练的示范佳作,另外,《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场景描写等也是值得学生揣摩和学习的。
四是重视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
仅有课内的精读那是远远不够的,那只是方法的范例而已。要想真正促进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大幅度地提升,非大量有效的课外阅读不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开展阅读课,双休日安排合适的阅读任务,图书漂流接力,每天一篇好文章,课前读美文,自编阅读教材,推荐书目提倡阅读经典等等形式和活动,只要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引起学生内在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视野逐渐就会开阔起来,情感就会深刻起来,思维就会更有灵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有可能有飞跃式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