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田文权:高中篮球技术训练教学有效性探微

    高中篮球技术训练教学有效性探微
    ◎ 贵州省沿河民族中学 田文权
    学校体育把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提高体育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篮球教学必须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技术水平服务。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篮球运动成为高中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然而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够自己去玩,对教师的技术教学未引起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认为学习技术没什么用,自己又不想专业发展,只是随便玩玩而已。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的技术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效果不明显,学生学而不会,或是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引不起兴趣。对于前者教师往往是无可奈何,但后者是可以研究、探讨和提高的。?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高中篮球训练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提高篮球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学生,绝大多数是不可能走篮球专业发展的道路的,篮球选修只是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最终也只能是兴趣和爱好而已。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分单调枯燥,反而会影响学生对篮球的兴趣。那么,怎样在这过程中享受到篮球的乐趣呢?首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的满足感。其次是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及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教学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时,如果是单纯为教传接球而练习传接球,那么学生很快就会感到很枯燥无味的。为此,在教学中笔者就采用传球、断球的游戏,使学生对传球产生趣味感。然后再强调传接球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它既是全队进攻的基础,配合的纽带,又对胜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产生迫切要求掌握它的愿望。在学生学有所得的同时还应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和教学内容的转换中,给学生一些新异的刺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篮球技术教学应抓住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是技术动作的核心部分,在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把握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篮球教学效果。
    例1:三步上篮教学时,教师一般都会反复地提示学生“一大、二小、三高跳”。但学生往往很难高效地掌握完整动作,往往出现手脚配合不协调、跳不起来,前冲速度过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是碎步接跨步的练习,然后把教学重点放在“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一大步的意义不仅是超越对手,更是为接下来的一小步和高跳做准备。通过反复的跨大步接球练习或是标出步幅的上篮练习能明显改善动作质量。但该技术的要领应该是球的前放,形成人追球的态势,才能很自然地跨出一大步。因而可以采用限制运球次数(半场上篮只能运球3-4次)的练习方法,迫使学生主动跨出一大步,并且这样的练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2:教学不轻易运球,运球就要过人的技巧。 这部分技术分成两个要点:一是向学生灌输在3分线附近接到球后,不要随意运球,做无意义的运球的理念。要充分利用“直接运球过人”的机会,也就是,在3分附近接到球,除非过人,否则绝不轻易运球。 二是教会学生各式运球过人的技术动作。如假动作运球、跨下运球、换手运球、急停再走运球、转身运球等“运球过人”技巧。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运球过人”技巧时,要反复练,分析各种技术的动作要领,直至学生练习掌握。
    三、投篮技术动作与投篮效果的内在联系分析
    投篮是队员将球投入篮圈的一种专门动作。它是篮球比赛中唯一的得分手段,是一切进攻技、战术的最终目的和全部攻守矛盾的焦点;也是篮球教学训练中比较难解决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命中率低的投篮动作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一是瞄篮点控制不好,使球的飞行方向产生左右偏差;二是球在空中飞行时不是向后旋转,而是侧旋;三是抛弧线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四是球的飞行距离控制不好;五是投篮动作的用力顺序概念模糊,导致投篮动作僵硬不协调。如何进行有指向地、有效地纠正,并对在特殊情况下的投篮缺乏灵活机动的处理是构成低命中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1、处理好手指、手腕与投篮的关系。投篮时,持球手五指自然分开,特别是食指和中指分开得要更大一些,这是球出手前手对球发生作用的最后部位,十分重要。以掌根以上部位触球,增大手对球的接触面积,另一手扶球。投篮手的食指和中指一定要正对篮圈,篮球重心的投影点落在两手指(食指、中指)指根之间,手腕后仰。球出手时,手腕前屈,以指端拨球,最后通过食、中指柔和用力将球投出。
    2、处理好手臂与投篮的关系。初学者在投篮时,通常感到无法控制球的抛物线。在高度上时高时低,在远度上时远时近,从而影响了投篮的准确性。许多教师在投篮的教学中,对初学者如何有指向地具体进行投篮动作的调整缺乏足够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人们习惯将投篮抛物线分为高、中、低三种,实践证明中等抛物线是最理想的。弧线高低取决于投篮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投篮距离和出手高度也与弧线高低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讲,6—7米远距离投篮的出手角度为50°—55°,5米前后的中距离投篮出手角度为70°,中远距离投篮出手时上臂与身体的垂直线成30°左右夹角,弧线最高点在篮圈水平面上方1.2—2米为宜。但应注意的是,由于投篮者的身高、投篮方法(空心、碰板)、投篮距离、出手速度及其受防守干扰等的不同,投篮弧线不可能是一种模式。
    3、投篮时身体各部分的用力顺序。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投篮时身体各部分用力顺序是由下到上。但是,越来越多的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身体各部分的用力顺序应重新加以认识。用力顺序应从手指、手腕发力开始,并以前臂、上臂的发力为主,然后才是腰腹和下肢的配合用力。因此,初学者在学习投篮过程中,教师应指出用力顺序是从手指、手腕开始,手臂的调节发力和腰腹、下肢的积极配合完成投篮动作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既存在而又不是现成的,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和研究。教学技巧是教师合理有效地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技巧,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深刻地理解技术动作的内涵,并对学生的练习状态做出正确地判断,采用合时、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让不变的教学方法发挥最大地教育功效,才能提高高中篮球技术训练教学的有效性。

    点击次数:149  发布日期:2014/7/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