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涯:中职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探索
中职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探索
——基于“自学 交流 提升”课堂教学模式
◎ 贵州省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 王天涯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为培育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意识与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让学生发现源自生命体验的独到见解,激发学生灵感思维和创新智慧,使之成为迸发思维与才情之光的鲜活的人,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驾驭知识的情感态度,从而在“自学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些探讨。
一、“自学 交流 提升”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 交流 提升”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想学”、“会学”、“能学”。 “自主 交流 提升”课堂教学模式核心理念是:
1.探索和形成以班级教学改革突破口,在“自学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发展。
3.提升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创新的能力。
二、自主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人。”这些命题,较之我们以往常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是: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家长的嘱咐、教师的督察、同学的竞争,包括为学得好的同学鼓掌等,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这些都是外在的动力。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在的动力只是促成学习的条件,内在动力才是学习的关键。最好的内在动力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求知的欲望,是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为此,教师要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教师预设的,而在自主学习中,课堂教学目标既有教师预设的部分,也有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部分。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这节课估计可以解决哪几个,解决到什么程度,由师生共同来决定;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进度,学得快的可以拓展阅读大量课外材料,学得慢的能“保底”就行。
3.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利
当今世界,呈现出多元多变多彩多险的特点,平衡而单一的局面被打破,不确定性正在增加。叶澜认为:“当成功与失败并存、机遇与陷阱同在时,正确的选择就成为走向成功、抓住机遇的十分重要的第一步。”“注重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做准备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自主选择的幅度就更大。
4.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
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前提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当学生为学习的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教师要做适当的集中;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解时,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解;当学生的知识尚未巩固、能力尚未形成时,要设计精当的练习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乐观,对自己的学习始终保持着一份自尊心和自信心。
由此可见,要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亲身经历学习这个特殊的生活过程,从中体悟生命的价值在不断的反思中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的使命则重在尊重、协助与促进。尊重是语文教育的前提,但协助和促进才是目的。面对学生自主的语文学习,教师的协助主要表现在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授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教师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切实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朝“深度”“广度”和“长度”上引。
教师怎样才能走出封闭、狭隘和垄断的阴影,重新塑造自己,这是新形势下对老师的考验。教师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