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王广峰 李艳 刘云辉:农村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的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的调查报告
    ◎ 陕西省定边县第六中学 王广峰
    ◎ 陕西省定边县第五中学 李 艳 刘云辉
    党的“十七大”提出,教育要均衡发展,使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共同的发展,学科成绩差异不大。但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存在差异,特别是农村初中生数学成绩差异尤为明显。作为教育工作者若不能及时究其原因,找出相应的化解方法,势必造成农村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成绩差的同学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我校地处南宁市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来自附近的农村,社会背景复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生源基础差。如何有效解决学生学习数学中出现的两极分化问题,探讨其中原因,提出化解方法愈显重要和迫切。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在本校初一、初二年级共调查学生600人,其中初一年级300人,初二年级300人;调查学生家长150人,其中优秀生家长50人,普通生家长50人,学困生家长50人;一线任课教师共35人。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每个年级抽取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发放学生问卷600份,家长问卷150份,教师问卷35份,问卷全部收回。
    二、调查整理分析与结果
    课题组成员将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现将造成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各种影响因素阐述如下:
    (一)社会原因
    1、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着广大农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持这种观点的家长有128人占85.33%、教师有33人占94.29%。主观上,学生在辛苦的求学中深受其影响,并以此为借口来为自己的不努力学习找依据;客观上,从个人成本方面来看,我国的学生承担的成本过高。尤其是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政府投入过少,各种费用超过了许多家庭的承受能力。在个人产出方面,高校毕业生找工作不比以前,有的学生毕业后不仅没有挣到钱,而且还失业了,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待遇一般也不很高。这些不合理的用人机制和毕业后就业困难现状是读书无用论的重要催化剂。学生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一个样,有文化与没有文化一个样,有工作的要下岗,大学生照样在家待岗,而一些有关系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照样能找到好工作”,因之厌学情绪就逐渐产生甚至发展到弃学。
    2、农村地区文化底蕴不浓厚影响农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持这种观点的家长有134人占89.33%、教师有29人占82.86%。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经济蓬勃发展,文化生活也有一定提高,但与发达的城市相比在文化背景、文化底蕴方面有很大差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意识影响着农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家庭原因
    1、农村家庭缺乏必要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氛围,影响孩子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持这种观点的家长有121人占80.67%、教师有30人占85.71%。农村地区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不同,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高低也不同,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急切,但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子女溺爱、偏袒,庇护其弱点、缺点和错误,因父母的护短而诱发子女的胆大妄为;有更多的家长不关注子女学习成绩,放任自流;更有甚者,有的家长有打麻将、赌博、看黄色录像、酗酒等不良嗜好。这种家庭的青少年,在与家长朝夕相处中受不良嗜好的耳濡目染,沾染了坏习气,养成坏习惯,蜕变为后进生。
    2、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低,无法指导子女的学习。持这种观点的家长有123人占82%、教师27人占77.14%。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大多数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较低,无法指导子女的学习,使农村学生缺少一个促进学习的重要渠道,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3、农村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持这种观点的家长有109人占72.67%、教师有31人占88.57%。目前,有很多农村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将子女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一年到头回家没几次,留守儿童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没有得到父母关爱和教育,而祖辈对孙辈一般都是溺爱偏袒,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品格。
    (三)学校原因
    1、学校管理不到位,班风差学风不浓,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持这种观点的学生有431人占71.83%、教师30人占85.57%。调查发现,班风差的班级,学风也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差,因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也大。
    2、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持这种观点的学生有409人占68.17%、教师有29 人占82.86%。尽管素质教育已提多年,新课改提倡让学生自主发展,但事实上应试教育还很普遍。为了让学生能考得好分数,有的老师采取题海战术,没完没了地让学生做题,这样就使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畏难,甚至厌学。
    3、科任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低,使学生难以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持这种观点的学生有491人占81.83%、教师有24人占68.57%。
    (四)学生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观内在的因素。持这种观点的学生有513人占85.5%、教师有31人占88.57%。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后进生身上正是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继而放弃,为了应付家长和考试,只得硬着头皮,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宁愿死记而不求活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
    (1)基本定理、概念与公式之间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公式、定理,不看课本,概念与公式之间就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2)学生自学能力差,缺少解题的积极性。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时没有步骤、过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总是避而不答,说不清掌握了哪些知识。
    (3)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马虎应付,不愿认真复习,单凭考场上的“临时发挥”。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必然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系统、不连贯,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持这种观点的学生有374人占62.33%、教师33人占94.29%。相比小学而言,初中的数学教材更显逻辑性。特别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讲的知识往往就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未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学习成绩就分化。
    3、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持这种观点的学生有407人占67.83%、教师有30人占85.71%。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而且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老师没有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而是盲目地、片面切割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淡化直观形象思维对抽象逻辑思维的承托作用。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概念、性质的界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逻辑证明,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
    三、结论
    综上表所述,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某些缺陷交互作用、恶性循环的过程。从根本上讲,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形成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人的某些不足综合造成的。那么如何转化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工作呢?这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个体共同努力完成的工作。作为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实行综合(地方、家长、学校)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相信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是可以化解的。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研究农村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化解对策,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点击次数:161  发布日期:2014/7/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