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马长清:怎样营造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怎样营造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 四川省冕宁县里庄小学校 马长清
    本人已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年,面对农村的孩子,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领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是一举多得。那么,如何营造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呢?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法:
    一、在品味语言中诱发情感
    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实质,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二年级上册《称赞》一课,除了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外,还要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感受课文中小獾和小刺猬之间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对于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最后学生在小组合作从“看得出”“拿起”“仔细地看了看”“闻了闻”等词语中体会到真心实意地发现别人的优点就是对别人工作的肯定和赞赏,在交流中学生纷纷从以下句子中感悟到:“板凳做得很粗糙。但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课看了看。”——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平淡如水的一句称赞,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什么效果呢?学生体会到了其中积极向上的情意。“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通过这样品味语言的训练,促使学生掌握理解语言的钥匙,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思维能力出现质的飞跃。这样的品味语言,诱发了学生学会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称赞别人,在生活中无形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在自主学习中挖掘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己钻研课文,学懂知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作用应突出体现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成为学生学习“学习方法”的帮手,让学生尝到成功,在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
    在教学《风娃娃》中,我结合阅读教学的特点,关注学生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生活的联系,把学语文和学做人融为一体。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正是体现了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而且学生找到了其中的答案,其高兴的心情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其次,充分发挥导学的功能。如,“风娃娃吹风车,吹帆船,他多么乐于助人,所以大家非常感谢他,风娃娃很开心,他是怎么想的?”学生带着问题来读书,读得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如果是你,会怎么想?”学生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求异、探究出——我只要到处跑,到处吹就做了不少好事,看还有那么多人感谢我呢!(此时的风娃娃还没感受到自己是在什么情境下帮助别人的。)在挖掘讨论中碰撞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启迪了他们的思维主动学习的目的。在我们的课文中有着极富生活情感的内容,要经过分析、理解、品味、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课文中隐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真心去体味,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
    三、在情境教学中触动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场合及情境中产生,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渗透真实的情感。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教师只有充分创设情感交流的平台,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才能使师生与语文教材所表现出的情感零距离接触,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如何触动学生的情感呢?一是要重视朗读教学,要满怀感情地去读,读出课文语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等。如,教学《纸船和风筝》中学生在朗读:“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这三次的朗读学生都用高兴的情感在读,我并没有满足学生现状的情感。我总感觉学生的情感还有欠缺,欠缺的是获得祝福、友谊时乐坏的真情以及在吵架后内心失落、难忍的痛苦经过伙伴的容忍和谅解后重新获得的来之不易的友谊的感动的真情。于是我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体会不同的高兴情感。学生在比较中能体会到之前的高兴是交到了真诚的朋友,而之后的高兴是得到容忍和谅解了后兴奋的心情,学生带着一份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在对比朗读后受到了深深的感染。二是在教学中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使他们身临其境地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如,教学《纸船和风筝》中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时,运用了多媒体的图片、音乐渲染,讨论交流“如果是你的话,这时会怎么想?”有了之前的情境渲染,学生道出了真实的情感“我很后悔,不该为那么点小事吵架。”“没有了朋友,没人跟自己玩,多孤独啊!”“吵都吵了,主动和好多没面子啊!”“与其这样难受,不如主动和好。”……学生的发言,真实地体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你们想就此失去朋友吗?谁能帮他们出出主意?”学生在老师创造的氛围中积极地讨论着,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点子,积极向上的情感油然而生。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讨论,形成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痕”时,赌气只能使“裂痕”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总之,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实现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就要充分利用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我们利用语文教学激发、培养农村小学生真挚的情感,使这种情感变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点击次数:139  发布日期:2014/6/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