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清: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应用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应用
◎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乡中界完小 任永清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应用情景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并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多媒体的动画手段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具有好问、好动、好模仿等特点,他们求知欲强,学习做事喜欢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又加之生于农村,并且绝大多数家长外出,已经养成贪玩、野性的性格。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适时运用多媒体、生活情境、游戏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提供感性材料,教学由抽象变直观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学生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要建立表象,必须给学生提供恰当而丰富的感性材料,数学本身比较抽象,它涉及的一些知识形成过程也很抽象,学生接受起来也是模糊不清,这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多媒体辅助可变传统的“静态演示”为直观到充分展示,展现事物的动态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变化过程,将抽象事物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强化感知建立正确的表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正确的区分两种分法。在教学“两种分法对比”时,我则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三维动画的演示、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第一种分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第二种分法(把一个数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的不同含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在“统计”的教学中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情景导入的: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你们参加过比赛吗?都参加过什么比赛!我在幼儿园参加过唱歌比赛,我参加过画画比赛,我参加过象棋比赛,我参加过跑步比赛……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行数据统计和整理,并进行统计图表的绘制,边绘制边讲解,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谁参加节目的多与少。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轻松地认识了整时、半时,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促进学生多向思维
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如在解决43+29的计算方法时,又利用多媒体可以任意拖动图像的功能,给学生出示了43个苹果, 29个梨图片让学生说出在那种水果上的加和减,使之达到尝试自己能否找到最适合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先从43个苹果中拿1个苹果到梨中,使29个变成30个,再和42个合在一起即:29+1+42;有的学生先从29个梨中拿7个苹果到梨中,使43个变成50个,再和22个合在一起即:43+7+22;还有的将整捆的放到一起,再将零散的放到一起即:(40+20)+(3+9);还有的将20个梨放到苹果中,使43变成63个,再将63个和9个合在一起即:43+20+9;也有的先将40个苹果放到梨中,使29变成69个,再将69个和3个合在一起即29+40+3等等。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找寻计算方法,所以有的学生一人就能想出好多种方法。为此我则边演示边讲解,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并适时进行鼓励、表扬,使之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相互交流,促进了学生多向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探索问题,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 、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课改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彩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 “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纸画出孩子们喜欢的兔子、小猪等等的彩色图画,在教学中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兔子比小猪多” 、“小猪比兔子少”、“兔子比小猪多多少”、“小猪比兔子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四、创设情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教学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夺红旗”、“玩扑克”、“邮递员”;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猜一猜”;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小鸟回家”;结合地理知识教学的“开火车”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这些游戏大都普遍运用在枯燥无味的计算课堂,既提高了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全体学生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中得到一点小小的启示:要想大面积的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此,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形式活泼的游戏等把学生带入数学生活情景实际中,并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如何“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使之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