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贾慧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 贵州省兴义市雄武中学 贾慧敏
    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成绩有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而这其中农村语文教学成为了问题的难点。一些误区困扰着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初中 语文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农村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我们不得不对对传统教学进行审视、认识,去构架一种更具有灵性的新课堂。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语文的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尴尬的教学局面:繁多的问题,掩盖了课堂的中心目标;张扬的个性,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标准;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看似热闹,课下收获颇浅;既没有传统教学中那样的扎实教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一味的求形似,导致了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不可避免的走进了误区.
    一、忽视基础知识教学
    识字写字教学被淡化,学生能认读,不会书写;书写潦草,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积累不够,作文语言匮乏等。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异彩纷呈的,但是作为其中一个环节的字词教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教师不够重视,把字词教学完全放手给学生,布置课下预习,不检查,不评价;在预习环节或阅读准备环节中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读一读,屏显一下,学生中动口不动手,只会认读不会写。每次考试的时候,有十分的古文默写问题,学生大部分都会,但是得满分的人却是凤毛麟角,会读不会写。识字与写字时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发展智力、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条件,因而是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现代化手段完全取代传统教学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农村学校的课堂中基本上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如果运用恰当,对于扩大课堂容量、活跃课堂气氛、方便学生有效吸收等确有事半功倍之效,时下不用多媒体上课似乎成了另类,但是很多时候滥用教辅手段往往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占用了学生本应有的感悟、读背时间,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语文学习需要对语言文字本身进行品味,对蕴含其中的感情进行体验,掩盖了教学本身的创造力以及读背过程中的初步认知。所以教辅手段应该合理安排。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如果使用得当,会更加彰显教师的真功夫和学科魅力。在将教辅手段引入课堂的同时我们不应摒弃以前教学方式好的一面。
    三、重教材轻生活
    与其他学科教材相比较,语文教材的特点就在于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深化。这就觉得语文教学时离不开课外生活的,西欧哪个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考察,课外学习是提高学习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这里所说的重教材轻生活,主要是指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缺乏有意识的给予引导和指导。
    四、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知识不等于能力。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自己能获取知识的能力。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结果,是比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书本知识很丰富,在生活中却连基本常识都不清楚。
    当然,重知识传授式应该的,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是能力构成的基本条件。然而,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急需教师的培养和帮助,这样,可以减少转化过程中的许多弯路,缩短转化的时间。何况,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旦形成。能自主学习,就能更快的接受知识,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又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应取的态度是: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双管齐下,二者并重。
    五、小组合作不能充分有效地实施,甚至流于形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了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有些时候讨论运用不当,导致讨论的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往往得不偿失,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课堂评价形式单一
    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能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会随之诞生了:(一)语言苍白。语文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经常是你答得“太对了”、“真棒”、“好”、“了不起”。。。。。让人感觉老是的语言空洞。体态语言也要恰当,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手势,只要富有真情实感,就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从而备受鼓舞。(二)滥用表扬。课堂中,不管问题价值大小,不管学生回答得含金量多少,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太对了”、“真棒”、“好”、“了不起”等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常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表扬过多是评价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而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随意应付。(三)评价形式单一。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活动室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七、德育、法制渗透喧宾夺主
    新课改将德育与法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做人以及普及一下基本的法律常识,但是有时候把握不好,就把语文课上成了德育课或者法律课,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喧宾夺主掩盖了主要的教学重点。所以把握好尺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作为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摸索,在实践中不断前进,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些传统教学和新课改中间的继承与破除的问题,同时一些违背新课改初衷的问题也让我们重新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重新审视新型课堂,重新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让教学真正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从农村初中语文康唐的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努力挖掘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新亮点,探求新教法,使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花永远夺目。

    点击次数:142  发布日期:2014/6/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