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高中英语思维对话的高效课堂解读
高中英语思维对话的高效课堂解读
◎ 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 许华
“思维对话”的高效课堂本质是,在重视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和谐、强调师生思维碰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英语思维对话的高效课堂,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渗透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思维对话的高效课堂需要“思维任务”
“思维任务”的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完成听、说、读、写不同任务的同时,学会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后总结、自主发现。可见,在强调师生互动的英语课堂,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学习掌握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学会用英语思维和表达,大胆进行语言实践。这时,我们教师的角色,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体会教材设计中的不同用意,处理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同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我们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在设计每节课时,都应尽可能地提供一个真实情景,设计可操作的“任务型”活动。当然,这一活动一般都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在听、说、读、写教学活动中,安排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这样的“任务型”活动,可以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中去寻找。在设计“任务型”活动时,我们教师应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感到真实感。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综合地运用语言,去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某个任务。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运用英语的成就感。
如果学生对我们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型”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就会愿讲、多讲,老师不必担心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其实,学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况且,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滔滔不绝地讲,就不用担心学生的英语学不好。相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愿讲,而单纯靠老师讲,那肯定是学不好英语的。
即使是语法教学也可设计一个可以操作的“任务型”活动。例如,我们在教“定语从句”时,先安排学唱英语歌曲,第一遍学生听并且填所缺的词,第二遍学生一起唱,第三遍就请两位学生表演唱,然后老师就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思维对话的高效课堂需要“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这里的教学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有组织、有结构的行为和动作的结合,是由外显的操作行为动作和包含在其中的思维结合起来的运动形式。如游戏、表演、日常交际、分组竞赛等。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来组织教学和活化教材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教学活动把教材内容中那些抽象的结论具体化、直观化,创造出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活动环境。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没有兴趣,学生动也不动,就更谈不上互动了。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互动的平台。
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较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便于自己去认识发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揭示和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当然,课堂教学活动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活动,选用适当的活动形式。
三、思维对话的高效课堂需要“思考习题”
教学的本质,就是师生间基于课程文本的思维对话。思维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所有课程教材都是人类思维的结晶,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达成目标的过程,必然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任何问题解决都必须通过也只有通过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才能实现。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与自律的学习者,没有思维的参与,这个目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思维对话依托于课堂,显现于课堂教学生活之中,其核心是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智慧的交锋和生发。有思维含量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有思维对话的课堂才是和谐课堂。思维对话不仅是实现和谐高效课堂的基本途径,而且是我们看重的课堂教学形态。所以,在每单元课题完成后,我们教师应巧设思考题,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思考题进一步提炼和归纳本课的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思考题的设立一方面是对课堂教学情景的呼应,另一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情景的进一步深化。高一第19单元“job”(工作)一课讲述的是职业妇女为获取一份较满意的工作而女扮男装,遭遇车祸而事情败露后,公司老板对其去、 留问题与下属展开的一系列争论的故事。结合主题我设置了两个思考题:谈谈你对性别歧视的看法?中国存在性别歧视吗?如果有,作为一个女人你怎么面对这一现实?
对这一类社会性问题的探讨,高中学生本来已经有自己独立的观察与见解,再加上通过课前一定的备,发表的看法往往会有相当的深度。有的同学提出的某些社会问题,还真发人深醒。由于思考题贴近现实,讨论起来如同身受,加之允许在英文表达卡壳时使用汉语,大大减轻了学生怕词不达意而造成的尴尬,发言十分踊跃。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有效传递的过程,还应该成为师生共同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这是高效课堂的灵魂,教师爱教、学生爱学是课堂教学长期高效的可靠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