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 武丽荣
目录详情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幸福幼儿园 武丽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不能仅停留于“教师教什么”、“幼儿学什么”,而应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从中获取经验,得到发展。而实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育。改革、探索科学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可靠保证。
一、改变教学观念,正确理解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教育观直接作用于活动。
旧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束缚太大,重视教师在活动中为主体的位置,重视对知识、技能的传授体现在科学活动中,强行使幼儿感受一些已有的科学现象,获得知识,形成一种观念。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能力的提高也表现在观察物体的表面特征上,幼儿的观察方法是按老师所提示的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并没有自觉地、大胆地去探索新事物。
种种现状,让我们感到教育观念的更新迫在眉睫。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地走下讲台,到孩子们“后面”,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主动地探索,教师要当好引路人。不要只关心孩子学到了多少现成的知识,不要忙于带幼儿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要引导幼儿大胆地参与、大胆地学习、大胆地思考,引导他们的科学品质均衡发展。
二、科学教育要遵循浅、少、趣的原则
科学是严谨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幼儿的孩子,很难在课堂上对孩子讲清科学原理,所以,幼儿的科学教育应遵循浅、少、趣的原则:浅,是指幼儿科学教育不应超越幼儿的认识水平,如果超越幼儿的认识水平,强求幼儿记忆科学概念,那么幼儿会出现似懂非懂的糊涂观念,甚至出现违反科学的错误概念。少,是指幼儿科学教育不应以大量的知识充斥幼儿的大脑,要减少知识的难度,即减少知识的量及内容要求的深度,可增加智力难度,即适当增加教育过程中智力活动的密度和水平。趣,是指幼儿科学教育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幼儿尽可能地去接触周围世界,将他们天生的好动、好奇的本能引导到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上来。
遵循科学教育的浅、少、趣的原则首先体现在科学教育生活化。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以前我们重视的是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他们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要运用这些知识等问题却极少思考,特别是幼儿对学习的知识感不感兴趣也不深入思考。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的认知与言行的脱节,在活动中、讲得滚瓜烂熟,实际生活中却不会。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没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师传授的知识就难以被幼儿掌握内化。因此,科学教育活动的生活化必须得以重视。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把世界引入教室”,意指课堂并非是孤立的学习空间,应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让课堂生活化。
三、要使科学教育生活化科学教育生活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将幼儿科学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将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体验过程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前提,尝试把生活融入科学教育,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在科学领域中进行迁移、升华。
1.在内容选择上应选择生活化的内容。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往往依赖于他们的生活,所以教育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从幼儿的生活中去捕捉和挖掘有意义的信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科学教育内容进行研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科学的有趣和奇妙,激发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从小就善于观察,真正地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2.培养观察力,以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为切入点。幼儿的学习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他们在一日生活中会遇到大量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与幼儿现实的活动交织在一起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活动过程组织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注重随机教育。一般的科学活动常采用让幼儿观察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教育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正规活动,幼儿很少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过程组织生活化就是密切幼儿生活,贯穿于幼儿一天的生活之中,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激发了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实现了孩子对科学主动探索的愿望!
4.加强实践,不断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应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学习必要的技能。生活需要通过行动去感知和探索,没有多感官的参与,没有幼儿深入的探究,就无法真正感受生活。所以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更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生活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也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生活中充满了千奇百怪可供人们探求的问题,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捕捉,就能引导孩子进行他们感兴趣的科学活动,获得他们需要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与探索精神,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幼儿最关心并且与幼儿有直接联系的现实生活,采用观察、探究、实验和操作的方法,激发幼儿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幼儿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激发其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与延伸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