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李金菊
浅析初中语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悦来初级中学 李金菊
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高低是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的方法不断提高的。初中生的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学习的发展方向,独特的思维模式有助于他们综合素者的全面提升。在教育行业,科学系统的思维能力培养工作也一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业好坏。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中,结合教材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注意的客观事实。只有遵循科学的培养方式,初中生才能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收获更多,更加自信的面对自己未知的求学之路。
一、营造氛围,提供思维空间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成了名符其实的书呆子,“乖娃娃”。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创造的火花。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必须尊重学生,改善课堂师生关系,给学生张扬个性的机会,让学生从索然无味的教学氛围中解脱出来,真正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把学生当作说教的对象,而成把学生看着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伙伴,在教学中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多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和教学效果,以此来促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想象为什么用偷偷地,有什么好处?学生有的回答,突出了小草生长出来的意外性;有的学生回答,用拟人的手法,显得生动形象;有的学生说可以想象其生长的画面感等。这种提问学生往往会有很高的关注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文章的表现手法得到了理解落实,增加了学生对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发挥主动性,打破思维定势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创造性人才需求。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知识积累。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核心之一,在进行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时,必须让学生进行自己独立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究,对于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从思维的正反方来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辨别性思维。
如在《春》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春风、春雨、春花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讲春雨时,“密密地斜织着”,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见过的斜风细雨,再把这个“斜”字品味一下,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春花分类,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春花本身并不了解,但因为这节课的学习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课文景物的特征,同时也勾起对其他写景课文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
三、渗透课改理念,培养自主思维
思维是自我思考的过程,是任何系统的知识讲解都无法替代的,也就是说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一定是学生自主参与问题交流,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学要渗透新课程理念,还给学生课堂的话语权,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开展讨论和交流,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云南歌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讲解法对云南的三种歌会形式进行系统的分析,而是首先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云南的歌会,可以是相关资料、可以是歌曲形式,也可以是故事图片等,为新内容的学习奠定感性经验的支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本文分解为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在“山路漫歌”部分重点描写了怎样优美的环境;二是,请画出三处描写人物的句子,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人的哪些方面;三是,云南歌会与平时所听到的音乐会、演唱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通过三个问题的引导,采用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探索,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问题,需要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增强师生互动 ,提高思维能力
通常来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考虑到教学时间紧张,教学内容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上很少有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的情况,如此一来,教师将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被动接受大量知识,缺少趣味性的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而导致教学质量较差。所以,要想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们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共同探讨,允许同学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增强了课堂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童趣》时,教师可利早读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将学生分为两组,通过集体朗诵的形式开展比赛,评比标准为朗诵速度和清晰程度,给予胜利一组同学相应奖励。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感受到了活跃的气氛,为了取得比赛胜利,很多学生课下会自行练习,进而增加了其阅读文言文的时间,慢慢激发学习兴趣。在对学生文言文字段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学习与探究,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和感情色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学科,更是一门语言实践性学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感,感受文字中的人文气息。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恰当地进行表达。另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人成长。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完整的思维,才能做好学科内的总结与学科间的整合,实现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在教学创新发展的今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