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田小刚:浅谈小学数学课中的导入技巧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的导入技巧
    ◎ 贵州省沿河县黑獭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田小刚
    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在讲解新知或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合理地、新颖地设计课堂导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导入要质疑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即将开始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疑”设在新旧知识矛盾的冲突之中,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使学生在“疑”中出奇,“疑”中生趣。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能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如笔者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一上课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明是一个很贪吃的孩子,每次表弟来家做客,妈妈就拿出水果来招待她们。小明不是要多一点,就是要大一点的。这天表弟又来东东家,妈妈拿出一个白兰瓜说:“今天咱家有5个人,每人就吃五分之一块吧。”小明想多吃点,就对妈妈说:“我今天很乖,您多分给我点吧!”妈妈说:“那你想要多少?”东东想:10是5的2倍,急忙对妈妈说:“我要十分之一块。”妈妈笑了笑切十分之一块给他。大家都高兴地吃着瓜。小明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心想怎么十分之一块比五分之一块少呢?同学们,小明的十分之一块为什么比别人的五分之一块少了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分数的大小比较。用这样一段生动、形象的故事来引入新课,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要求,激发了学生解疑的兴趣。这种愉悦、求知若渴的情趣将伴随学生去探索有关“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
    二、导入要引发思考
    一堂好课的引入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教学。新课前要精心设计铺垫,设计导读。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数学世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一个乐于学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境地,引起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后,教师出示一个面积15平方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猜猜它的面积的大小。同学们的说法各不相同。在为此争执不休时,又出示一个1平方分米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问他们用哪个面积单位能很快的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1平方分米)那么要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或一块很大的土地面积,用这种方法可以吗?(很麻烦)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的求出来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唤起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思考,很快的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导入要温故知新
    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进行课前导入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方法,也是很多教师非常喜欢采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起到了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同时还很好地为新知识的讲授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像数学这样的学科,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很多的知识都是一环套着一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关于“角的分类”的内容引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习过的角度分类有哪些。这时候很多同学就开始思考并回答出过去学过的角的分类有“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接着教师再让学生阐述这些角的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在这样层层的复习和引导之下,学生逐渐地把“角的分类”同“三角形的分类”联系到了一起,进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来。
    四、导入要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换句话说,数学知识在我们周围的实际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就可以利用数学这一优势,从实际生活入手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百分数”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百分数的意义,我在上课之前收集了很多的食品包装袋,在这些食品包装袋上,都有食物成分的说明,而其中很多都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我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包装袋上的信息,然后给学生一一解释这些信息中百分数的含义,这时候,学生在理解这些百分数的时候就会有实物作为参照,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了。同时,通过实际生活作为导入的切入点,也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如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节“元,角,分的认识”,可以采用实物直观导入法。首先教师先拿出几张人民币和几枚硬币给学生看,再开始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几何的初步认识,像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扇形,长方体,正方体,等都可以采用实物直观导入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
    五、导入要结合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认识等腰三角形”时,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几种不同三角形的每条边,并做好记录),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与发现各自测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教师便因势利导,逐步引入新课,同时还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具体作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教师应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育人的水平。

    点击次数:197  发布日期:2014/4/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