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毅:浅谈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语文教学方法
◎ 四川省平昌中学 郭毅
一、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程序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学习心理学原则并结合我国优秀教师的经验而提出的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自学习惯的一种学习形式。这一教学方法,主要是抓好逐步过程,从初一开始分成四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主要是讲授学生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基本会阅读教材,能正确理解语义,并学习概括段意。这一阶段约1-2周。第二阶段:让学生适应自学辅导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逐渐形成自学习惯,这阶段大约2个月。第三阶段:在学生比较适应自学辅导教学形式,初步形成自学习惯的基础上,加强其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这一阶段大约半年至一年。这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用自己的语言写读书笔记与心得,对概念、法则、定理、题型进行归类等。每节课学生要有35分钟的自学时间。第四阶段:使学生完全适应自学辅导教学形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几乎能不依赖老师就能阅读教材,能深刻理解内容,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能比较准确地总结单元内容,自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二、“SI、联、理、摩”教学法
这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卢元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①“引”就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问题想得深些,广些。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具体知识上,尽量做到由已知引出未知。在教法上,根据各篇课文的实际情况,卢元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使之兴趣盎然,让学生感到非读不可。如有的先简述一下故事梗概,激发学生认真读原文的兴趣;有的撷取其中的一些成语,指出这些成语就是来源于这篇课文,让学生自己去找,有的则从已读过的课文引入。②“联”是在教学中注意新旧联系,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以收到互相印证、举一反三的效果。③“理”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点学生理清每篇文章的思路脉络;一是在学生已经i甬读了一些篇章,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④“摩’,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并鼓励学生互相切磋琢磨。教学,是师生两方面共同的活动。教师不可能包办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一切问题,50位学生的见闻往往比教师一人的见闻广;因此,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确是-‘项不容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引、联,理、摩,总起来说,是以实为基础,在实中求活。
三、潘氏教读法
南昌二中潘凤湘通过数轮教改试验,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即潘氏教读法。其指导思想要教会学生读书写字,即把读书方法归纳出来交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读书,形成自学能力。同时寻找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学生练好正楷字,学会写行书,以利于学习和工作。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①默读课文,标节码,勾生字难词,②查字典、查字、拼音、选义;③分小组朗读课文,听写生字难词;④个人钻研课文,写出分析草稿,⑤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⑥听老师分析课文;⑦个人写出正式的课文分析作业,⑧写读书笔记,熟读和背诵课文。二是教学生掌握钻研的方法:初一阶段指导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概括与判断的逻辑思维方法,用于理解文章的条理和本质。初二阶段指导学生掌握推理方法,用于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意义。初三阶段指导学生运用论证方法,用于阐述自己对文章的见解。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议论文的能力。初三上学期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进行说明文浅析练习。在概括节层点大意、编写提纲的基础上,分析所写事物的??特征。下学期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潘氏教读法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法,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利于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启发思维教学法
这是广东广雅中学姜永光老师摸索出的一种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分为:(1)渐入法: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由易到难地启发学生思维。如分析《故乡》中怎样描写眼前的故乡这一问题,先问“课文第几段写眼前的故乡?”接着问“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故乡?”然后再问‘这些词语用得为什么好?”这时学生找出了“横”、“萧条”、“荒”等词语并作分析,弄懂老师的设问。(2)类比法:依据由此及彼,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在分析问题??时注意抓住已知或易知的条件,启发学生理解、分析未知的东西。(3)设疑法:故设疑问,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4)归纳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归纳学习规律,积累学习经验,让学生以此为分析问题的依据。掌握规律越多,分析能力越强。(5) “三主五步”教学法:这是河北省深县教研室小教组探索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讲读课文的课堂教学结构分为“预习--质疑--读议--讲读--练习”五步,以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精神。其做法为:①预习。从以下三方面提出要求:借助工具书,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根据课后题和教师布置的预习题,了解课文大意,划出通过努力尚不能解决的语句和问题,还可让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对预习要求,可用小黑板写好,或出示预习卡片。同时,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按预习要求读书,边读边批、划、圈、点,边注释;充分发挥工具书的作用,对不懂的做到三问;问字典,问课本÷问别人。②质疑。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从研究作者写作意图的角度提出疑难,从对课文后练习的理解上进行质疑,从字,词、句,段,篇中发现疑难进行质疑。③读议。读与议,读是主要的,包括三个方面c培养学生思索的兴趣,教给学生思索的方法,培养学生读书思索的习惯。议是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可以成立学议小组,以便于学生议论。④讲读。通过教师的重点讲解,使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还要紧扣教学重点,抓住字、词、句,段、篇,向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⑤练习。练习题的设计,一般做好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在听、说、读、写方面,这阶段该达到怎样的要求,二是课文中,练这道题的目的是什么?三是某项能力,学生是否训练过?若训练过,掌握得如何?若未曾训练,该怎样安排训练?练的方式,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