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蒲刚平:浅谈六步课堂自学指导法

    浅谈六步课堂自学指导法
    ◎ 四川省平昌中学 蒲刚平
    这是根据澄城县教研室实验并总结的“六步自学指导教学法”而设计的。它是一种“自学辅导方式”教学法,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实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学来掌握知识,并且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课堂操作程序如下:
    一、自学
    有了自学,教师不但能掌握学生旧知的学习情况,而且能从自学卡中获得学生学习新知的信息。课前教学信息,从过去的单向传递式变为现在的交往反馈式。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可以通过新、旧知识两方面的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新知的能力和困难所在,重新组合知识,调整重、难点,确定向学生传递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则可以通过自学对新知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就能使教与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很明显,学生对新课自学程度的好坏,是决定一节课教学效益的关键。然而,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会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而必须经过教师的认真指导才能逐步实现。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学,除了要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为此,要求学生在自学在做到:①读要有序;②读思结合;③善疑好问。读要有序,就是读书要有顺序。即:先总、后分、再集中。也就是说先通读了解教材内容,接着再按自学提纲分段阅读,明确各段间的联系,最后抓住重点、难点反复阅读。读思结合就是读中有想,想中有读,边读边想。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善疑好问就是在自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自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把书读懂,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来几个“想一想”,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在指导学生自学中,除要求学生做到以上三点以外,还要做好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二、自测
    自测是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又一次反馈,以唤起学生对新课的注意,使其上课就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为讨论做好准备。当然自测的内容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讲概念课出示一些有关题目,让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以检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运用法则、公式等的例题课,则主要模仿例题出示自测题,以检查学生运用法则、公式的能力。并由此抓住主要矛盾,开展讨论。
    三、讨论
    讨论是利用学生的自学成果,在完成自测题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开展讨论,通过学生争论、说理或演示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样一种纵横交错、多层次的信息传递方式。开展讨论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问题,结合学生口述解答自测题的方法与理由展开讨论。另一种是通过解答自测题暴露矛盾,开展讨论,解决问题。
    四、小结
    小结是在学生通过讨论,对新知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时要对容易忽视和混淆的知识进一步强调,注意小结的针对性;要把所学新知进行全面归纳,使知识条理化;要弄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纳入旧知的体系之中,使知识系统化。
    五、作业
    完成作业是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达到牢固掌握,熟练灵活地运用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因此,布置作业时,我们尽量做到“少、精、活”。作业要“少”,并不是越少越好。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掌握,以及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都要在一定的练习之后才能达到。作业要“少”,实质是反对那种既加重学生负担,又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盲目多练。也就是说作业量要适当。作业要“精”,是说布置作业不光要注意量,更要注意质。要精心挑选,合理编排。作业要“活”,是指练习形式要多样化。作业形式多样化,所涉及的知识每一次都在新的联系中再现,就能使学生每做一道题都有新的发展。同时,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搞“一刀切”。有必做题、选做题,有不同难度的分层次的练习题,通过完成作业,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改错
    学生完成作业以后,一般都急于知道自己做的是否正确,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对作业及时的评价和改错,不但有利于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又能帮助学生强化正确,修正错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改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较简单的作业可由学生自己改;难度较大的题目老师可先公布答案,同桌互查,找出原因,相互改;有时教师可把抽查的作业或在指导作业时发现的带有普遍性问题先拿到全班会诊,发动学生共同改。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又能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从整个学习过程看,师生之间通过不断地吸收和输出信息,及时的评价和多次的反馈推动了学习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以使学生强化正确,修正错误,找出差距,更加努力;对教师来说,反馈信息可以使教师掌握现状,改进教法,找出差距,及时调控,从而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自学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改错、及时评价这一自学为主的整体路线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实践证明,运用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使课堂学习过程进一步科学化,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点击次数:126  发布日期:2014/4/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