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俊:思想政治课“活动式”教学方式探究
思想政治课“活动式”教学方式探究
◎ 贵州省石阡县枫香九年制学校 周昌俊
新颁布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把基本要求由过去的“识记、理解、运用”改为“识记、理解、活动”,并要求用于“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总课时的20%。这些要求进一步从课程理念的高度,肯定了“活动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我校在思想政治深中开展“活动式”教学方式,并取得一些成绩。通过教学实践,我校探索出以下几种思想政治课“活动式教学”的基本形式。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学
“情境”教学是我们一直提倡的。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能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活力。新教材最大的优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图画情境展现,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实际问题,在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情境的生活化、故事化、现实化。比如讲授《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出示家乡美丽风景、秀丽山河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图片、资料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或祖国的山河美景,同时也有当前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加深了对祖国家乡的了解。在情景教学中也需要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学生在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有效性,要引导学生注意收集的图片、材料等信息、能够充分说明问题;二是真实性,所搜集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材料的来源途径正确,要防止虚假与捏造;三是典型性,所选择的信息必须能明确、鲜明地表明所要说明问题的主题、核心、本质,防止牵强附会、离题万里。
二、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学
这种形式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如基本观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或一些易错、易混问题等,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讨论,使学生在争论中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正确答案或得出正确结论。例如:让学生认清“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性质没有改变”的内容,就适合采用讨论或辩论的形式。采用这种形式就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一是课堂氛围应该民主、平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应充分体现新课改的人文理念。在追求真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权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二是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讨论或辩论的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然后组织学生归纳整理,要研讨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有思考、研讨的价值。研讨问题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基础与学习兴趣;三是开展的讨论或辩论最好由学生自己组织,独立完成,教师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这种方式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或座谈等形式指导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生活、扩充知识面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一课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走访、调查、采访、了解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有损精神文明的文化垃圾。根据调查情况,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同学们撰写的报告通过评比、展出、在班级作报告会形式展示其成果。在组织学生调查、走访时应该注意的是一是调查、走访要看明确的目的、计划、重点与要求;二是要及时归纳总结。对在调查、走访中所获得的信息要及时归纳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及时交流;三是要精心组织,注意实效。
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
合作交流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助,国际联运间的科学交流,科技发展以及经济一体化,越来越需要交流与合作。同时,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再进行合作学生,就能使学生看到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交流意识的学习方式。新课改反对自我封闭搞学习研究,提倡沟通交流,学会倾听、交谈、学会尊重别人。新教材的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合作交流的途径。如讲《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内容时,设置了一则小品:学生表演买假者与卖假者之间发生的事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拉近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当学生正为受害消费者愤愤不平而出谋策划时,推出一系列问题:作为消费者有哪些权益?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有哪些?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后,如何寻求保护?这样一步步将问题引入深处,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这堂课的主题,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运用这种形式应该注意的是:一是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有主题、有中心,活动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二是活动的内容要运用学生所学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三是每次活动都要认真总结,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加学生的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活动式”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课程改革需要教研活动的有力支持,教研活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只有我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新更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