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焕秀: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的思考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的思考
◎四川省冕宁中学 赵焕秀
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高中《思想政治》在每个单元的后面都设立了“综合探究”栏目。这是新课设在政治课上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突出特点,是全新的,作为一名有二十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龄的教师也是第一次接触。我从以下几方面对符合探究这一全新的亮点作了以下初浅认识。
一、对《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活动课教材的认识
综观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共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四个单元,每单元有一个综合探究主题,共计十六个综合探究内容。这些综合探究活动课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本身就是教学内容,它是基于有意义的案例或问题展开,是对本单元前面几课内容基本知识的综合和集中体现;二是在具体情境下的运用,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它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着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强调学生是否围绕问题积极发表个人看法的欲望和能力;三是由于时间、空间、材料等的限制,很难在课堂内完成的活动,它的全面展开和深入需要在课外进行许多拓展性的探究活动如资料收集、社会调查等,重在培养学生知识获取的能力和方法。
以经济生活为例,经济生活的四个单元综合探究课具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在类型上每个单元各有自己的侧重点。
理论探究型:这种类型强调对原有的书本理论知识进行整合、迁移、深化。比如第三单元《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中的一系列探究问题都是围绕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而展开的,这也是前面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生如不通过自主探究去深入了解“什么是效率?什么是公平?效率与公平是怎样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对立怎么体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如何体现”这些问题,整个单元综合探究课就无法进行。
活动体验型:这类探究活动的应用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强,注重为启发学生思维提供路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参与经济实践的能力。比如第二单元《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就通过模拟职业招聘会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前景,掌握就业知识,了解就业政策,增强了就业素质,就业能力,掌握求职技巧。只有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参与、才能引起共鸣,对问题的认识才会更本质、更深刻。
价值观引导型:这种综合探究课,情感目标的要求比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更迫切。比如第一单元《正确对待金钱》无论是收集资料与事例、还是辩论探讨活动、还是出壁报等形式都不能离开一个核心的要求,就是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反对拜金主义。
当然这四个课时并不是绝对的就专属于哪一个类型的,有些是综合交叉的,那就需要老师结合探究课的共性实施因材施教。
二、对《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地位和特征的认识
就综合探究课而言,它首先应该是课程,而这个课程又具有探究性、综合性和活动性,也即其兼具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的部分特点。
以《经济生活》为例,有四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课时的综合探究。我们要对这四个综合探究课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认识。找出它们的共性,探究教学中共同的规律;分析它们的特殊性,进行因材施教。首先,它们具有的共性是
综合性:它是实施单元综合探究课的前提要求,综合探究课全方位地体现了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培养目标的综合性上,包括了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情感、价值、态度的形成,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比如第一单元《正确对待金钱》,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剖析各种观点的思辨能力,更要求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其次表现在知识的综合性,不仅是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而且也是课内与课外知识的综合。比如第四单元《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不仅涉及到书本知识经济全球化,而且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经济合作、数字鸿沟、绿色壁垒、跨国兼并、倾销与反倾销的知识,从而进行更好的知识迁移。再次表现在活动方式的综合性上,突破了课堂教学单一的学习方式,可以是活动方案设计、文献资料查阅、论文、试验分析等形式,也可以是访问、调查、座谈、考察等开展。比如第二单元《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探究活动建议中就建议我们设计、演示择业应聘模拟活动方式。
探究性:它是实施单元综合探究课的核心要求。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而单元综合探究课的“探究性”主要体现在要求学生者能够选择探究的问题和手段以及自主探索知识,增强思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上。同时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比如第三单元《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探究路径参考中设置了很多具有探究价值意义的问题。比如“厂内分配制度对生产效率有何影响?为该厂设计一个最优分配方案,争取做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这个问题仅靠书本的效率与公平的一点知识是得不出答案的,学生必须学会思辨、自主探索、学会剖析这个分配制度。同时要跟其他人合作探究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社会性:它是实施单元综合探究课的必然要求。政治课教学也跟其他学科一样或多或少存在着“社会性偏差”。所谓“社会性偏差”缺陷的作用。其问题设置的生活化、探究成果的社会价值性、以及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政治知识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脱离实际、空洞的、缺乏现实意义的。而是以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为基点,帮助学生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人的个体社会化。让学生以社会人的身份来解决社会中的现实问题。比如第四单元:“给合国内或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为迎接这场全球性的产业大转移提出建议?为我国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出合理化建议?针对我国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提出建议?”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设立综合探究栏目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优化
转变原来思想政治课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达至机械记忆的方法,《综合探究》能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因为探究性学习不同于过于的接复性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再出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智力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可以增强德育功能,有助于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更凸显其针对性,主动状和实效性。
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需要自己独立思考,活动体验。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深后的情感体验,进而建构,认同,内化道化认知,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