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林:《压强》教学设计
《压 强》教 学 设 计
◎ 四川省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牟林
一、教学设计理念
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策略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及时训练。为了让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落实,本节课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实验探究为主,交流展示为辅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教师置于引导者,参与者的地位。在教学难点上通过实验引入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压强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初中力学的基础知识。所以压强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压强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与日常生活生产结合紧密,特别是在工程技术上应用十分广泛。如船闸、抽水机、液压机等,是课程标准第二个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内容。
本节教材压强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的第一节,是学习后面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基础。压强是认识压力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引入的,与力学紧密相连,是力学知识的延伸、应用和巩固。理解压强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系。因此,通过实验探究,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P、F、S的关系,进而得到压强概念,从概念导出公式,从公式引出国际单位。为了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在课堂上可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既是对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具体应用,也是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好内容,可放在第二课时来进行,深入理解压强。
三、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压强的概念;
2、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3、能进行与压强有关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压强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六、教学器材
教师器材:螺丝刀、纸、一瓶矿泉水
学生器材:气球、铅笔、海绵、压力小桌、钩码、一瓶矿泉水、图钉、钉子
七、教学过程
(一)目标呈现〈1分钟〉
1、什么叫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分别是什么?如何计算压强?
3、你运用了几种研究物理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二)情景创设——引入新课〈2分钟〉
师:首先,我请一个同学来帮助我,共同完成一个实验,大家仔细观察。
师生合作演示:一把螺丝刀分两次从同一高处自由下落于水平纸面上,一次是螺丝刀刀尖竖立向下,一次是螺丝刀柄竖直向下分别作用于纸面。
学生观察实验。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螺丝刀刀尖和刀柄分别从同一高度下落作用于纸面时,刀尖将纸撮穿了,刀柄则没有。
师: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生: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师:不错。你们猜一猜,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揭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引起视觉冲击,激发学生思考。
(三)自主合作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5分钟〉
1、提出问题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猜想:压力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压力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生)
师: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身边的器材(气球、铅笔、海绵、压力小桌、钩码、饮料瓶、图钉、钉子),设计不同的方法来探究你的猜想。
生:分组讨论实验思路。
4、分组实验(生)
师: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保持_____________一定?
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保持_____________一定?
生:分组实验并交流方法和结论(组内)。
5、分析归纳结论
师:下面分组来展示你们的成果,展示的小组要演示你们的实验步骤,归纳实验结论,并说明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生:分小组展示不同探究方法。
生: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完整的自主探究,可使学生有目的、有方法的进行实验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准备了丰富的器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物理就在身边”,“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四)自主学习——压强定义、公式及简单计算〈12分钟〉
师:刚才我们是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如果在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我们又怎样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师:若2 m2的面积上受到的力是1000N,3 m2面积上受到的力是1200N,猜猜哪个力作用效果大?
生:交流比较方法。(上黑板演练)
师:用的什么方法?这种方法前面研究哪些物理量运用过?
生:类比法,学习速度 密度用到过。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表示。你能再用类比法给压强下一个定义吗?
生:看教材P34, 小老师抽答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分别是什么?
师(抽查):1、压强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50p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第个字母分别代表哪个物理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3、面积的相邻单位进率是多少?
1cm2= m2 1dm2= m2 1mm2= m2
4、帕这个单位大吗?大家动笔算一算我们这本物理书对桌面的压强。
生:个别回答1-3问,自主演练第4小题并上台展示,指出第4小题难点和解压强计算题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用类比法来理解压强概念;用自学方法来解决压强公式单位及简单计算。让学生学会学习,并能归纳学习方法。
(五)达标训练 〈5分钟〉
1、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的力叫做压力。压力作用点在物体的表面上,方向指向被压物体,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有关,物理学上通常用____________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________。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
3、1N/m2=¬¬¬¬________Pa,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平桌面的面积为1m2,上面放着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 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0.1m2, 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____________, 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能过关,同时感受物理好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六)小结交流 〈4分钟〉
生:先组内交流,再自主建立知识树 。
师:小结时可思考有一个公式, 二个概念,二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学会归纳反思,建构知识体系。
(七)拓展提升〈6分钟〉
师:刚才我们用这瓶纯净水来研究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你能想出办法计算这瓶水平放、倒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吗?(小组讨论,再交流方法,质疑,释疑)
(2)若瓶底面积S1=33 cm2 ,瓶口面积S2=5.5 cm2 ,你能计算哪些物理量? (P1 P2 m G)(小组比赛,展示)
(3)通过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正放与倒放时压强不一样,说明了…….)
(4)你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桌面的压强与正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简单的办法是什么?要使两瓶的压强相等,你们又能想出哪些办法? …….) (小组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以生为本,尊重生命。拓展深度视学生情况而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