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提升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 金子亮

                              提升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中学  金子亮

    摘要:当前,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对农村初中化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鉴于农村地区化学教育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实验条件有限、学生基础差异显著及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本研究聚焦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并通过实施情境化教学、实验探究与信息技术整合等创新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策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实践研究;教学策略

    引言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单一等,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益的提升。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成为当前农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地区学校往往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化学专业教师,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也相对有限,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对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掌握不够,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二)教学资源短缺
        农村学校实验设备简陋,化学实验药品和器材不足,无法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需求。此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匮乏也限制了教师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三)学生基础薄弱
        农村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相对薄弱,对化学知识的储备不足。同时,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存在问题,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陈旧
        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和探究,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佳。
        三、提升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策略
       (一)情境化教学策略
        1. 创设生活情境
        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现象和问题,如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农村饮用水的净化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运用故事和案例
        讲述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科学故事、历史事件或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验探究策略
        1. 优化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开展简单易行的实验教学。例如,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实验器材,进行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 开展探究性实验
        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实验课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1. 利用多媒体资源
        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动画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内容。
        2.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交流互动空间和学习评价反馈,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
        四、实践案例分析
       (一)“燃烧与灭火”的情境化教学
        “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农村火灾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关注和思考。然后,教师结合农村生活中常见的炉灶生火、柴草燃烧等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燃烧的条件。接着,通过创设火灾现场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如何灭火,并进行模拟灭火实验。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并强调消防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情境化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还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教学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如果能反应,产物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用 pH 试纸监测溶液的酸碱度变化,观察到溶液的 pH 逐渐变小,最终接近 7,从而得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的结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反应的实质。最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中和反应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改良土壤酸性、治疗胃酸过多等。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原子的结构”的信息技术整合教学
        “原子的结构”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原子的微观结构模型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然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原子结构的拓展阅读材料和在线测试题目,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惑。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实践效果评估
       (一)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转变
        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发现,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后,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强,主动学习的意愿增强。学生不再把化学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是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对提高班和基础班的学生进行了化学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提高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基础班,优秀率和及格率也有显著提高,差生率提高班明显低于基础班。这表明新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实施新的教学策略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探索,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更加密切,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践探索,证明了情境化教学、实验探究和信息技术整合等策略对于提升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具有显著效果。这些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不足
        本研究在样本数量、研究时间和教学策略的多样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延长研究时间,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展望未来
        提升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继续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化学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本次实践研究,我们在提升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认识到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不断努力和完善。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丽.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论坛,2023(02):112-118.
        高峰.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J].教育技术,2022(05):67-71.
        2] 张晓.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化学教育,2021(08):98-102.

     


    点击次数:10  发布日期:2025/4/12 15:40:2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