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动课堂”的九年级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实践探讨 ——以统编教材九年上册自读课文《论教养》为例 高云云
基于“生动课堂”的九年级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实践探讨
——以统编教材九年上册自读课文《论教养》为例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三中学 高云云
摘要:在全面推进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今天,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选择。“生动课堂是”基于“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理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学生内在需求和学情为前提,以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方式,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合作共享,点燃课堂生机,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两篇自读课文,教材这样安排旨在让学生把教读课文习得的方法用于自读课文的学习。自读课文是教读课文的延伸,是对教读课文所掌握方法的实践和巩固,因此自读课文就是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而生动课堂新型的教学模式能更好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共享,构建属于文章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生动课堂;九年级上册语文自读课文:《论教养》;教学实践
一、九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开展新型的“生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紧跟时代要求步伐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突出强调了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而语文课程又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因此,在全面推进核心素养教育的今天,改变以往的教学和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选择。
(二)提升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做好“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联
统编教材中“教读课学法——自读课习法——导读课固法”三种课型各司其职,“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围绕“课文阅读”和“课外阅读”而展开,自读课文是教读课文的延伸,是对教读课文所掌握方法的实践和巩固,因此自读课文就是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而生动课堂新型的教学模式能更好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共享,构建属于文章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九年级语文“生动课堂”教学模式下自读课文《论教养》课堂实践
(一)基于“生动课堂”的九年级语文自读课文《论教养》学案设计
《论教养》是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它们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作者在阐述观点,有时直接阐释道理,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强。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理性思辨能力。学习这个单元,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基于此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1.借助旁批,明析论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2.明确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3.联系生活,着眼小事,学做有教养之人。在课前自主预习环节由学生自主提问题进行文本的预习,教师给予方向:可以从题目入手,从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 ”入手,从教读课文《敬业与乐业》习得方法入手完成前置性作业,据此梳理出文章的论述结构。
(二)基于“生动课堂”的九年级语文自读课文《论教养》教案设计
“生动课堂”模式下教师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前置性作业进行检查评估,充分发挥“学生动起来”原则,做到自主预习,小组合作交流答疑,师生共同释疑。例如:从题目《论教养》入手,学生提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要谈论教养?如何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通过自主预习“阅读提示”环节即可获得收获。在合作探究多边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结合教读课文《敬业与乐业》习得的文体知识、随文设置的“旁批”,多角度深入思考文本展开讨论。《论教养》作者先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接着提出的五个问题,从逻辑结构上,连接了“无教养的表现、有教养的表现、教养和风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优雅风度与有教养之间的关系”四部分内容。从论证手法上,连接了有无教养的现象,通过分析这一连贯过程中的对比,能更好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旁批提示阅读的重点与难点及文笔精妙的地方,启迪了学生思维,给学生留足了思考的空间。最后师生合作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三、九年级语文“生动课堂”教学模式下自读课文教学价值分析
自读课文是统编教材中“教读课学法——自读课习法——导读课固法”三种课型中纽带和桥梁,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在教读课文中获得的阅读策略和能力,完成阅读任务,养成阅读习惯,丰富阅读仓储,提升人文素养。
(一)链接阅读方法
链接指“业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随后掌握的新知识技能的影响。”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结构编排教学单元,既有人文主题,也有语文要素,呈现出严密的序列化和阅读链,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上相承接,共同实现单元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时,需要链接教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
(二)规范阅读习惯
自读课文及其丰富的拓展资源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多读书、好读书的 习惯,还包含好好读书的习惯。在自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参与阅读所需的一系列综合活动,更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尽可能扩大阅读的文体范围,有利于引导学生找到各类文体的阅读门径。
(三)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的一大关键能力,阅读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过程,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长期大量的阅读才能形成,自读课文除了需要运用教读课文讲授的阅读方法外,还肩负着向课外拓展的重任。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大背景下,有22 篇课文的“阅读提示”中都推荐了课外阅读的书目。如在《论教养》后,推荐了利哈乔夫的书简,如《择善而从最重要》《跃出误区的艺术》。学生从自读“这一篇”转向课外“这一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夯实学生的阅读储备,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林重茂.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旁批教学策略初探[.读写算,2021(20).
[2〕黄茂.基于批注式阅读的初中自读课文教学研究[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2.
[3〕谭庆会.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探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1.
[4〕马天娇.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特点与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5〕樊世莉.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策咯探析[J].语文新读写,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