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兴趣 王 娜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兴趣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幸福幼儿园 王 娜
在组织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索型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把兴趣与教育目标自然的结合了起来,引发幼儿持久,深入探索的积极性,幼儿沉浸在“玩”的热情中,也获得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以较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呢?探索与发现、猜想或假设、交流与讨论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索活动兴趣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有足够的探索与发现时间提高探索活动兴趣
探索与发现是科学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教师要保证足够的时间给幼儿去探索和发现,他们才能充分地尝试、验证、发现、比较和思考,得出自己初步的结论。而教师为了教学次序中断幼儿的探索活动,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幼儿玩的兴致正浓,一边教师柔中带刚的招呼着说“好了,我们下次再玩吧,好吗。”这样的中断不仅打断幼儿的探索过程,也打击了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为了使幼儿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索过程,教师应突破“课”的框框,延长时间让幼儿继续探索与发现。或分几次时间来实施完成,通过自然角,科学角等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以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探索机会和时间。
幼儿只有在一定时间的探索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和积累科学知识下,对相应的认知对象形成较为深刻印象乃至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人造彩虹”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想出多种方法制造“彩虹”,有“房间里的彩虹”“一滴油彩虹”“笔杆彩虹”等。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这个科学活动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幼儿对制造彩虹的过程非常感兴趣,我们教师可延长活动时间,允许幼儿充分探索。这对在探索中的幼儿可再次提高积极探索的兴趣。
二、通过猜想或假设明确活动内容和任务,激发探索兴趣
幼儿是爱“玩”的,也正是在“玩”中探索并发现的,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科学探索任务意识。那么他们“玩”就容易流于曼无目的或表层,不容易进入深层的探索与发现,没有发现也就没有了兴趣。
在活动前,教师让幼儿根据观察主题内容和任务,先提出猜想和假设,并记录下来,这使幼儿始终围绕主题内容和任务进行探索,并引导他们去验证、比较结果,发现异同,思考原因,进入深层次的探索过程。幼儿在探索时发现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相吻合的时候,会异常兴奋。幼儿在提出猜想和假设时尽量以易到难为目标为基础。科学探索是从未知到已知,由简单到复杂,有浅显到深奥,由低级到高级,从感知到理解,从模仿到创造的规律。科学兴趣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如科学活动“奇妙的七色”第一环节记录猜想,光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用一个记录表格来记录幼儿的猜想,分别用“问号”和“小手”代表“猜想”和“实验结果”。幼儿在“问号”一栏中用水彩笔记录自己对光的猜想。在进行实验证明时候边实验边记录实验结果,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的一栏中。幼儿在实验时发现自己的猜想得到了证实,或有一部分的结果是一致的,成就感就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当猜想和实验不符合,或者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时,能激励幼儿互相讨论、解答,为进一步探索作铺垫。在活动后,幼儿在科学区中继续探索需要,进一步验证光的颜色,激发对光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同伴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促进探索兴趣
同伴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不仅有利于他们分享经验,交流各自的结论,有助于幼儿思考自己探索过程和发现,澄清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同伴之间相互修正,补充和强化各自的观点,丰富所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兴趣。在科学活动“人造彩虹”中,幼儿在制造出“彩虹后,请大家互相欣赏。在互相欣赏中引导幼儿同伴交流,并演示自己制造彩虹的过程,分享探索过程。幼儿在拥有自己的制造方法后还可以学习他人的制造方法。同伴之间不仅可以帮助别人,而且自己也能轻松地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人人都有一条漂亮的彩虹。因此,同伴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能促进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教师在组织幼儿交流时,要注意同伴间相互交流与讨论,可分小组交流方式,保证每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在幼儿表达时,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使幼儿再次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以达到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