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张晓庆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幸福幼儿园 张晓庆
有位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幼儿师在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习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让墙壁成为幼儿德育教育的平台
陈鹤琴先生认为德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应主要通过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我班根据幼儿年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不同,创设不同的德育环境。如在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学会与人相处的德育教育中,我班在教室的墙壁上布置“祝你生日快乐”专栏。每当孩子过生日时,我就把他的照片贴在中间,全班孩子一齐为他唱“生日快乐”歌,一起动手为他准备生日礼物,和他一起吹蜡烛、吃生日蛋糕;我还提前和孩子的爸爸、妈妈商量,也一块为他制作小礼物,为他送祝福……在与墙饰的互动中,孩子的情感得到培养,道德品质得到提升。
为培养孩子“学做人、学做事”,我在教室的墙壁上创设“好孩子棋”:给生活中一些良好的和不良的品德行为配图说明,通过升格与退格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惩罚。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努力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以此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大自然是孩子们天然的观察场。不同季节里,我都会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到田间地头实地观察各种植物。为便于天天观察,我在班级创设自然角,让孩子们足不出“室”就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通过种一种、看一看、说一说,培养了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激发了孩子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无限乐趣。
良好的幼儿班级环境是隐性的德育资源,和谐、丰富的环境创设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好方法,具有潜移默化性和可模仿性,它能时时刻刻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幼儿。
二、让课堂成为幼儿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是好模仿的,外界事物的影响容易在儿童身上发生作用。但儿童的模仿是无选择性的,儿童的是非观念很薄弱,不可能只选择积极的事物去模仿。因此,幼儿德育教育走进幼儿生活,让其在感悟、体验中受教育。
在活动课中体验教育。社会活动“今天谁没来”,针对生病的刘新月,我组织小朋友给她打电话问候,为她画画或制作小礼物,教师代笔写上一段祝福的话。然后,选几个代表跟老师一起去她家看望,把同伴们的关爱送给她。在这个“社会活动”过程中,无论对生病的孩子还是她的同伴,都是一次情感的熏陶、爱的洗礼。艺术活动课“小乌鸦爱妈妈”,让孩子们知道感恩,知道孝敬父母;“礼仪律动操”课让孩子们在“做”中学会一些文明礼仪常识。
在游戏中受教育。在乘车游戏“我是文明小乘客”中,让幼儿模仿给老人和残疾人让座,让他们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行为规范与文明礼貌;在自助餐、玩具大家玩等游戏中,让幼儿学会等待、谦让与分享;在体育游戏中,让幼儿学会合作、互助、坚强。
利用当地资源开展活动。如通过认识承德风景名胜、了解山庄文化、观赏承德风光等主题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情感。
结合节假日进行教育。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如在“三·八节、父亲节”时,我们开展“五个一”行动:“给妈妈(爸爸)做一朵红花,说一句祝福的话,夹一口菜(饭),唱一首歌,洗一次脚”。如五·一劳动节,我们向幼儿进行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等教育;植树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中秋节等开展教育。
三、让家园共育成为幼儿德育教育的有力保障
在幼儿德育教育过程中,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如在“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中,我先开家长会,向家长讲解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通过评选“文明礼仪优秀家长、优秀家庭”、“文明礼仪小明星”等活动,以此引起家长重视。开学典礼会上公开表扬、奖励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优秀者,给其佩戴红花,激起幼儿家长的参与热情。
我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如幼儿每天入园时,我都会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迎接他们的到来。幼儿向我行礼问好时,我鞠躬还礼,家长离开孩子时,孩子也会主动打招呼。亲子活动中,我班的“礼仪小天使”们身披绶带站教室门口迎宾。家长们看到孩子的变化,很是高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时时处处加以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