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有效转化的几点看法 钟汉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有效转化的几点看法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宁洋电力希望小学 钟汉良
摘要: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困生心理,做好学困生数学学习帮扶工作,帮助学困生扎实数学基础,为学困生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指导者,应对学生及时点拨和指导,找到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优化学困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尤其是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习惯、观察能力和阅读等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小学阶段,每个班级都会出现数学“学困生”,这些学生或是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或是由于教师教学的规划,或是由于家庭等原因,造成了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对于这些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也成为了教师最棘手和头痛的问题。本文将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从数学“学困生”的类型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并通过对于几种类型“学困生”的转化实例分析,分享笔者的相关经验和体会。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个体认知能力和记忆力等都在不断发展,学生的学龄已经能够对事物发展进行观察和简单分析,具备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可以抓住一些本质或者是规律性的东西,而且这个阶段的注意力开始变得集中,身体发育有快慢,心理发育也有早晚,有些孩子会表现得成熟一些,有些则会显得比同龄人要幼稚,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习能力的差距。这种差距在小学高年级尤为明显,而每个小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样,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差距。面对着这些差距,学生的心理压力自然增加,很容易造成爱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会越学越感兴趣,而成绩中等或者成绩落后的学生也很容易因为压力而越学越没劲,最终形成小学数学的“学困生”。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些学生的父母为工作、生活而忙碌,对学生的辅导和教育自然形成缺失。有些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学校并寄予全部的希望,报很多的补习班,以此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大量的课外补课占据了学生的休息时间,长期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的补课方式,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自然、家庭生活或者是课外读物等,非常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而学校的课程也会因为盲目而大量的补课而被占用复习、预习、练习的时间,其结果是学生越补课越没法消化所学的知识,很多知识似会非会,最终成为了数学“学困生”。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构建共同体学习方式,让学困生学习他人经验
学困生可能在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上存在问题,对大量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给数学教师增添了数学教学压力。因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共同体学习方式,让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学困生进行学习。一是教师整理数学学困生名单。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不同数学学习阶段,教师应整理不同学困生名单。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二是划分共同体小组成员。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小组,并将每个学困生安排在不同小组中,小组成员应实施轮流制度,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换,学习不同成员的学习优点,实现高效学困生转化工作。三是实施共同体评价制度,共同体评价时,学困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进一步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2.为学困生匹配智能学习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因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实施智能匹配方式。一是设计智能学习目标,教师应适当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将学生学习目标分成阶段式,并指导学生设计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更科学。二是设计智能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困生的转化,家庭作业应是以扎实理论知识为主,逐渐加大学习难度,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三是教学内容智能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录制数学基础型学习内容,下发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观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落实赏识评价
学困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学习自信心的缺失,一定程度上与教师考核评价方式有关。学困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与其他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学困生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赏识评价,帮助学困生重新建立学习自信心,并培养学困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笔者认为,考核和评价学生的方式不应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困生所表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给予充分肯定与赞赏,使学困生意识到自己被教师所关注,教师对学困生的鼓励和关注对学困生能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也能使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发生较大的转变。
4.转化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发现“闪光点”,创造机会,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是笔者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转化的策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闪光点,如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学生善于观察、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则善良平和,作为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观察学生,挖掘“学困生”身上在消极和被忽视中被扼杀的特长,并且努力营造机会为他们展现他们的特长。因为一旦挖掘学生的特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而这些因错误和缺点而常常被打压的学生也会变得自信和坚强,他们自然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善,这自然为转化起数学或者其他学科的学习制造了契机。作为教师可以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之后,利用课堂适时给予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能够树立新的形象;课后则通过兴趣的话题入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进行鼓励和转化。
总而言之,任何教育制度之下都会存在学困生,而关注学困生,尤其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健康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在我国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的今天,对于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研究仍应该在全面且深入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吕磊磊.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33):65-66.[2]王大学.浅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天津教育,2020(29):165-166.[3]龙爱琴.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之探微: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