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几点尝试 张全珍
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几点尝试
贵州省沿河县淇滩镇钟南完小 张全珍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对旧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方式。本文主要谈谈笔者对数学探究性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经验。
一、探究性学习概念和意义
概念: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
意义: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因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 用问题驱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探究性教学方式就是保持或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它不会因后天繁重的学习而丧失,这是学生时代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探究性教学方式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探究性教学方式立足于对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小组学习,促进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探究性教学方式突出研究性的过程与方法,对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促进作用,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重点并不在于获得多少重大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在于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意识及态度倾向。
三、数学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究
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这些素材可从报刊杂志、计算机网络中查找。如学习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计算有关经济问题。
例:有一批电脑,原销售价格为每台8000元,在甲、乙两家家电商场均有销售。甲商场的促销方法是:买一台的单价为7800元,买两台的单价为7600元,依此类推,每多买一台单价再减少200元,但每台单价不能低于4400元;乙商场一律都按原价打七五折销售。某校需购买一批此型号的电脑,请同学们帮学校算算,去哪家商场购买节约开支?这样,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会被激发。
四、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设疑——教师选择以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设置一定容量和开放度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引起矛盾,激发探究动机,明确探究目标。
2、探究——这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联想、试探、验证等探究活动,概括出原理、法则,寻求问题的答案。
3、交流——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交流探究的成果、心得与体会,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把学生初探的成果加以提炼,使它更具有科学性。
4、总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探究活动,将探究的结论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解决问题。
5、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探究归纳出的新知识、新方法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计算器、计算机等既能做那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和探索,计算机更能做探索性工作,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平时的教学、作业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适当使用计算器,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教师要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展示数量关系、函数图象、几何图形及其变化过程并研究其性质,帮助学生绘制图表,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收集信息,互相交流。
总之,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但它同时又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难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