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 让思想品德课更精彩 廖桂贞
打破常规 让思想品德课更精彩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第一初级中学 廖桂贞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枯燥,“大道理”较多,对学生来讲似乎缺少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因此长期以来,沉闷、无聊、空洞、说教成了思想品德课的代名词。当代的中学生可谓见多识广,对精神生活要求较高,他们讨厌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渴望倾听联系实际、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课。从平淡中揭示崇高,从荒诞中揭示理智,从随意的描述中揭示事物的实质,从可笑的事物中揭示悲哀。故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思想品德课更精彩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多地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权威的化身,容不得学生冒犯,上课总是板着脸,笑容不多,学生对教师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可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现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励学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被他人关注,也渴望参与课堂教学。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课堂上,往往是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教师不提问,学生就鸦雀无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让思品课堂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较大影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态度。现在的新教材淡化了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性,凸现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真实的思想情感出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有益的帮助。的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例如我在教学“控制情绪”时列举身边常见却无法引起人们注意的情绪处理方式如: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情绪低落;生气时骂人、摔课本、撒本子;有的家长发脾气时打孩子、砸东西,过后,他们的情绪都有了变化。然后提出问题:(1)你认为他们能否控制情绪?(2)你认为他们的方式可取吗?学生从事例中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会得出能控制情绪,然后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要学会控制情绪。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会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对情绪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分地挖掘就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这节课的价值才真正的体现出来,学生调动起来了,没有哪节课是枯燥的不吸引人的。
四、建立动态课堂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该是一个“讲师”而应是一个“导游”、“导师”。他将学生(他的游客)引入胜境,自由观赏,当游客们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会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令人如沐春风;讲解一篇文章像引导游人做一次畅快的旅游,使游人的知识得以丰富,精神得以陶冶,境界得到升华。但课堂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导”,要加深学生的印象不能以静制动,而应该以动引动,建立动态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思品教学焕发无穷的引力,抓住学生的心。可以这么说,教师在一堂课的引导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是让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般随意发展,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则需要实施火上浇油的措施,因势利导,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保持课堂的持久吸引力,在此过程中突破难点,明确重点,让学生在思想的锤炼中得到升华。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不能就依赖于一问一答和几个练习题,我们要用丰富多样的方式给学生思维上进行“火上浇油”,例如通过设置课堂讨论、课堂抢答、课堂答问得分,课堂表演、课堂辩论、专题演讲等方式有效刺激学生的课堂表现欲,从而达到思想锤炼提升的教学效果。为了学生思维火焰的持久,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的艺术,只要他提出自己的疑问(尽管是肤浅),或有价值的问题,就可以给予相应的激励,如果有同学说出了有见地的答案,独特的见解等,应该大力鼓励。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从动态的课堂中得到协调发展,同时加大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
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安排中,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至少有20%的课时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指导学生灵活确定实践的目标、探寻实践的方法、追求实践的效果,通过对实践的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观念,实践意识都能得到很大的增强,实践方法、实践技巧也会有较大提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模拟现实情景,对实践进行创制、重组或再现,让学生在各种模拟实践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创造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且强化和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觉悟。
总之,在今后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打破常规,不断钻研、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更精彩,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