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基于“双减”政策下设计初中化学作业的策略分析 罗兴贤

                       基于“双减”政策下设计初中化学作业的策略分析

                                       ◎    贵州省惠水县第六中学   罗兴贤

       摘   要: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专家和行政部门密集发声。教师是育人和实施“双减”政策的主体,决定着“双减”能否落地以及落地后能否行稳致远。因此,在“双减”政策落实的背景下,对于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方面来讲,教师应该要明确整体减负目标,大幅度降低完成作业的时长。这意味着教师在布置化学作业的时候,要从“双减”政策的内涵和理念出发,要有效统筹,相互兼顾,合理协调,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质量上下足功夫,将其与“双减”政策相结合,大幅度降低完成作业的时长,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使作业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备受关注。课业负担过重是基础教育整体生态失衡的产物,形成原因复杂,因此,“双减”政策应该要值得重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初中化学作业的布置,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改变以往题海战术的教学理念,遵循适度性的原则,布置具有层次性的化学作业,并且还要丰富作业布置的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多方位地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

    一、“双减政策”中关于作业设计的要求

       落实“双减”要求,学校是主阵地,提升教育质量是重点,实现学生作业的“减量提质”是关键,教师将重点在提升作业质量上下功夫。一方面,全面推行限时作业。根治个别教师“熟能生巧”“题海战术”等不科学的思维,全面推行限时作业。学校将明确规定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作业每天必须控制在0.5小时以内,其他常识技能课不得布置课外作业。另外一方面,大力推行分层作业。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夯基层”“发展层”“培优层”,并为处于不同发展层面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样做既使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也能避免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对消除部分学生存在的抄袭作业现象也大有裨益。

    二、基于“双减”政策设计初中化学作业的策略

    (一)设计分层性作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化学作业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事实上,面对着原有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基本技能水平不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学习习惯不同的鲜活个体,高度统一的作业严重地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所收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所谓“双减政策”,就是要减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消除那些机械的、重复的、盲目的、无用的劳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设计的化学作业既要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还要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

    例如,教师在进行“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难度不同的化学作业。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考察难度较低的基础知识类问题“柠檬汁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由此可以知道柠檬汁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会建立自己对于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从而慢慢的产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留一些难度较高的思维扩展类化学问题“雪碧和可乐等碳酸型饮料饮用前晃动后打开,其pH将会变大、变小还是不变?”?教师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训练可以最为有效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化学水平。提高后进生的能力,强化优等生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整体的能力的目的。

    (二)设计自主性作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赞可夫也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们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作业设计的问题上,学生也应该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可以看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增效减负”的最大着力点。学习能力的提高,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效率提高必然使负担减轻,这样就给学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

       如教学《自然界中的水》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给自己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学生们兴致勃勃,有的学生准备设计一个电解水简易装置进行实验,有的学生准备写一篇关于生活用水的科普小短文,有的学生准备创作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有的学生准备用废旧的物品做净化水的装置,还有的学生准备以水为主题出一份手抄报。这种自主设计的作业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激发了个体所蕴藏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个体的发展。

    (三)合理控制作业数量,防止作业疲劳

       初中化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应该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因为作业数量太少,达不到训练的要求;作业数量太多,会加大初中生的压力,让学生感觉喘不过气来,最终导致完成的作业没有质量,只是为了应付差事。虽然,相对于课前作业和课中作业来说,课后作业可以适当地多布置一些,但是也不要大量、机械、重复地让学生练习,而应本着巩固知识、夯实基础的理念,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创新为前提进行合理的作业练习,防止学生因为作业任务重而出现疲劳的状态,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初中化学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该以为初中生减负为己任,在“减负增效”的原则下,对初中化学作业的布置给予充分重视,优化作业设计,使作业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为基础,让学生爱上作业,爱上学习,真正做到松绑减负,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史军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家庭作业的优化设计[J].情感读本,20202):51.

    [2]张子维.创新课堂教学促进质量提升——“双减”政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2020(15).


    点击次数:116  发布日期:2023/4/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